何中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穆山祗在白云隈,擘石为门任去来。 两涧寒声通法席,数峰秋影散香台。 林藏僧梵含风远,岭隔山樵戴月回。 此地能令高兴别,中秋时近桂初开。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穆山祗在白云隈,擘石为门任去来。 穆山位于白云的山隈处,用岩石劈开作为进出之门,可以自由往来。 两涧寒声通法席,数峰秋影散香台。 两条山涧传来寒冷的声音,仿佛在传递着佛法的智慧;而山峰上的秋天影子
【注释】 竦立:高耸。深笼:浓密的云雾笼罩着。象牙潭:地名,在今广西柳州市。雕房:雕饰华丽的房屋。炽炭:烧得通红的柴火。阿那:地名,今广西河池县。痴渔:呆子渔夫。拥断矶:围住断崖。 【赏析】 写舟行途中所见景色。首句“竦立去帆波渺渺”,写舟人伫立船头,远看帆影渐行渐消于水天之际,只留下一望无边的水波和渺茫的空间,渲染了旅途之遥。第二句“深笼寒霭树稀稀”,写舟人又远眺,见四周被浓雾笼罩
【注释】 ①野人:山野之人。②丹桂:桂花,这里指清江赤城观里种的丹桂。③晚山:傍晚时分的山色,指宝塔寺前的山景。④冲岚:冲入山中云雾。⑤掩关:关上城门,表示回家了。⑥街头:街巷口。⑦不计黄昏便掩关:不理会黄昏,径直关门回家。 译文 自笑山野之人多野思,与邻居随意地散步。 在赤城观里折下丹桂花,在宝塔寺前迎接傍晚的山色。 隔水归樵分岔路各自散去,冲入山林的飞鸟辨识出树林。 只说十里之遥的街头近
【注释】 1.秋老:秋天已深。 2.溪贫:贫穷的溪边。 3.邛枝:邛竹,这里指蜀地的竹子。 4.月生海:月亮如海一样升起。 5.林屋:山林中的房屋。 6.带雪关河:带上了雪花的关河,关河即关塞、边境地区,这里指边疆。 7.人别久:人们离别已经很久了。 8.隔天书札:隔一天的信件。 9.雁来稀:大雁飞得很稀。 10.忘情每有难忘者:常常有难以忘记的事情。 11.黄叶一庭霜满衣:庭院中一片萧瑟。
送族弟元迪 老去逢人怯送行,弟兄分手若为情。 明时难使高才隐,为客当令远业成。 桂岭寒烟通郢树,逍遥夜雨入彭城。 明朝便自堪回首,不待秋风过雁声。 注释: 1. 老去逢人怯送行,弟兄分手若为情。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面对离别的无奈和伤感。年纪增长后,人们对于送别的场景往往感到害怕和不安,因为送行本身就伴随着一种悲伤的情绪。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兄弟二人不得不分离,这种情感更是难以言表。 2.
何中《答清江皮季贤见寄》的原文如下: 古人千里梦相求,咫尺翻增隔绝愁。 云护笺题醒处墨,雨深树色绿边楼。 文章正法追前哲,句律新功却俗流。 为问几时谈到剧?寿枫南畔菊花秋。 接下来将分四部分进行详细赏析: 1. 诗句释义 - 古人千里梦相求: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虽相隔千里,但心意相通,如同在梦中相互追求。这种情感体现了深厚的情谊和对友情的重视。 - 咫尺翻增隔绝愁:尽管双方距离很近
注释: 雨中 其一:雨下得很大,空无一人的寒林被淋得透湿,我关在屋子里十天来不停地吟诵着诗歌。 补衮从谁语:指补衮衣的人在哪里? 倾阳见寸心:指阳光斜斜地照进窗子,照到了我那一寸寸的心上。 书史轩窗云气润:书和史放在轩窗里,窗外飘荡着如云雾般的气氛。 蕙兰蹊径藓花深:小路两旁长满了香气扑鼻的蕙草和兰花,小路上长满了苔藓。 好风为我吹晴未:好风把我吹得晴朗起来,没有一丝阴霾。 赏析:
诗句释义及注释: - 炎夏如秋气已迁:形容夏天的炎热如同秋天一样,天气逐渐变凉。 - 老天奇变亦多端:形容天气变化无常,常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 山横北牖阴云合:描述一座山横卧在北窗之下,周围云雾缭绕的景象。 - 人对南山暮雨寒:形容站在山南观看傍晚时分的细雨,感到寒意袭人。 - 江海穷居无米易:表达一个人生活在偏远的地方,缺乏粮食供应,生活艰难。 - 古今随意得诗难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八月二十八日 - 注释:这首诗的标题可能是“八月二十八日”或“重阳”。 - 译文:此诗描述的时间是农历的八月初八或九月初九。 2. 黄竹哀歌世偶传 - 注释:黄竹指的是黄竹岗,传说中有一首哀歌。 - 译文:这首哀歌在世间流传着,表达了作者对某件事物的感慨。 3. 佳期应待后千年 - 注释:佳期通常指美好的时刻或未来。 - 译文:美好的时光应该等待在未来的一千年里。
注释: 夜立 —— 夜晚站立,形容孤独、寂寞。 冥冥无复辨秋毫 —— 黑夜中分辨不清秋天的毫毛。 天映诸峰涌翠涛 —— 天空映照下山峦苍翠如波涛。 万里明河流眼去 —— 千里之外明亮的江河流向远方。 三更独雁倚风高 —— 三更天时只有孤雁依靠微风飞得高远。 南邻絺绤秋难贷 —— 南边的邻居因天气寒冷而难以借衣穿。 隔舍歌呼夜更豪 —— 隔壁的邻居晚上歌声嘹亮,气氛热烈。 只有殷勤木上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