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绍隆
一滴水,一滴冻,喝下风雷彰大用。 注释:这是一句诗,描绘了水滴在冬天结冰的情景。 译文:这是一首描写冬天的诗句,通过水滴结冰的比喻,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道理。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冬天景象的描绘,引出了人生的短暂和世事的无常。诗人用“一杯水”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人生如水,有时清澈透明,有时浑浊不清。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中的得失、悲欢离合都是暂时的,不必过于在意
【注释】 偈二十七首 其十五:偈,佛教用语,梵语“伽陀”的汉译。即佛经中的韵文,是念诵、唱赞时所用的语句。偈中往往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把佛理说明白。此诗以佛理入题,颂扬尧舜圣德。 示现:显现。天宫补处身:天宫,即天庭、天堂,这里指代天帝。补处,补正,这里是说天帝补正了天帝座。 尧风舜日耀乾坤:《尚书·尧典》载:“二十有八载,帝尧乃试百工,明试之法,不简单劳。”《孟子·万章上》载:“舜视弃为己子
注释: 1. 偈二十七首:这是一首偈语诗。偈语诗是佛教禅宗中的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由几个短句组成,用来表达佛理或禅宗的思想。这首诗可能是某位禅师的开示,或者是某位禅师的语录。 2. 其十六:这是第16首偈语诗。 3. 大地撮来粟米粒:大地是由无数个粟米粒组成的,这里用粟米粒来形容大地的微小和微不足道。 4. 一毛头上现乾坤:在人的头上,可以显现出整个世界的面貌,这里用“乾坤”来形容世界之大。 5.
注释: 当阳正体露堂堂——当阳,即汉末的当阳长坂之战。正体,指刘备在长坂桥头大败曹操军队时,张飞、关羽、严颜等人皆为将领,故称其为当阳正体。露堂堂,形容气势磅礴。 休谓当年付饮光——不要以为当年的辉煌已经被遗忘。 彼既丈夫我亦尔——他们都是男子汉,我也是。 颍将好肉更剜疮——颍水边上的好肉被割掉以补伤口,比喻用别人的弱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赏析: 本诗是一首寓言诗,作者借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注释:这是一首佛教禅宗诗,意思是说:在修行的道路上,我们应当放一条明路(指明白道理),以便于自己能够顺利地达到解脱的境地。但因为人性地(本性)还没有彻底明了,所以必须要靠别人的点拨与指点。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佛学修行道路的理解和认识。在佛教中,修行是一种通过修持来达到解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依靠他人的指引和帮助,才能更好地理解佛法,从而走向真正的解脱之路。同时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哲学思想,即光和境都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光”和“境”。当人们达到一种高度的精神境界时,就可以超越物质世界的限制,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光非照境,境亦非存":这里的"光"和"境"都指的是人的意识或者精神世界。"光非照境",意味着光并不是直接照亮了境(即人的精神状态),而是通过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来照亮境。而"境亦非存",则表示人的精神状态并不是永恒存在的
注释: 1. 物宜求新,人宜求旧:物品应该追求新鲜,人应该追求守旧。 2. 不起于座,现诸威仪:不坐在座位上,就能展示各种礼仪。 赏析: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无论是物品还是人,都应追求新鲜和守旧。物品要追求新鲜,让人感受到它的活力和变化,就像季节的变迁一样。而人则应该追求守旧,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威严,就像古人所说的“老当益壮”一样。 这首诗的译文是:物品应该追求新鲜,人应该追求守旧。不坐在座位上
注释:春天的百鸟都没有来,看着眼前的水波荡漾好像天空一般。这无心的样子就像今晚的月光,照亮了三千大千世界。 赏析:这首偈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景象。首句“百鸟不来春又暄”表达了春天的到来,百鸟却都不愿飞来的意境。接着,诗人用“凭栏溢目水如天”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仿佛眼前的景象如同天地一般广阔。最后一句“无心还似今宵月,照见三千及大千”,则将诗人的情感与月亮联系起来
【注释】偈:诗体,是佛教中的一种文学形式。偈二十七首,是唐代僧人惠能所作的七言绝句诗组,共计二十八首,分为上、下两册。其内容多宣扬禅宗教义,如“无相为宗”“真空妙有”等。偈二十八首中的第二首。 大智圆明,体无向背:指佛性本具的圆满智慧,它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和影响;无论对谁,都是平等无差别的,即“无分别”;“体无向背”就是“无差别”。 凝然湛寂,弥满太虚:指佛性所显现的本体,是超越一切的
这首诗共有28行,每句四字,共116个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离四句,绝百非,阃外风光谁得知。 牛头没,马头回,空生岩畔碧崔嵬。 一口吸西江,一句该万象。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重重主伴,历历交参。 品汇兹彰,人天正眼。 如斯告报,只要知归。 苟或未然,便见生死。 交谢寒暑,迭迁北里。 豪家昨日歌兮今日哭。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翱。诗的内容主要是表达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