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祖觉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一尘起,大地收":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微小的尘土开始飘起,整个世界似乎都在为之收敛。尘埃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存在,但它们聚集起来却能引发巨大的变化。这里比喻了即使是最微小的事情,只要数量足够多,也能引发重大的影响。 2. "一叶落,天下秋":当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时,秋天的景象也随之显现。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万物凋零的象征
【注释】 寄圆悟:写给圆悟禅师的一封信。圆悟是苏轼的朋友,也是他的弟子,曾在东坡寺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出家为僧。这首诗就是写给圆悟的,表达自己对生死轮回的看法和对佛教业报观的理解。 天网恢恢:形容天地间有一种无形的大网,笼罩着一切事物,无法逃脱。 业缘:佛教用语,指因行善或作恶而产生的因果关系。无避处:意思是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谁信业缘无避处:是谁相信因果报应没有可躲藏的地方呢?
注释: 家住在孤峰顶上,常年半掩着门户。 自叹已年岁高迈,生计托付给儿孙。 译文: 家住在孤峰之顶,常年把门半掩半掩。 感叹自己已年老,生计只能交由儿孙。 赏析: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岁月的感慨和无奈。首句“家住孤峰顶”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环境,给人一种孤独、清高的感觉。颔联“长年半掩门”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他不愿意让世俗的眼光看透自己的内心世界,宁愿独自守着那份宁静和独立
出林依旧入蓬蒿,天网恢恢不可逃。 谁信业缘无避处,归来不怕语声高。
家住孤峰顶,长年半掩门。 自嗟身已老,活计付儿孙。
释祖觉,佐慧目居眉州中严寺。 政和五年(一一一地对)剃度。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著有《华严集解》、《金刚经注》等。 高宗绍兴二十年卒,年六十四。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新续高僧传》四集、《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三首。 生卒年:1087-1150),号华严,俗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