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岩
【注释】 偈(kè):佛教中指唱词念佛,是佛教的一种文体。偈五首:即五首偈,这里指的是五组对偶的诗。 衲僧:禅宗僧侣。前三昧:三昧即禅定,即达到的境界。 释迦老子:指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不会:没有领会。 住世四十九年:指佛陀在世间生活了很长时间。 得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或文章精彩美妙。 争似:不如。饥餐渴饮:指非常节俭。 展脚:伸开双腿。堂中:寺院。打睡:睡觉。 赏析: 这首诗是禅宗诗人的作品
偈五首 其三 诸人知处,山僧尽知。 山僧知处,诸人不知。 头上是天,脚下是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禅悟的思想。首先,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而山僧却能超越这些认知,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理解。这种理解超越了我们的认知,就像是站在山顶上俯瞰大地,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实和清晰。 诗人指出了我们的认知和山僧的认知之间的差异。我们的认知受到了我们自身经验和环境的限制
注释: 谁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我独自超然物外。不要在花丛中弄脏了天空,我是不会被空话所迷惑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佛家禅宗思想的领悟和表达。"一境谁相到,翛然绝点尘"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佛家的向往,他希望能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不被世俗所困扰。"天花莫狼藉,吾匪解空人"则是诗人对于佛家思想的理解和实践,他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应该像天花一样纯洁无暇,不被世俗污染。同时
注释: 樵夫赤脚行走在山间,大笑中渔翁正在寒冷的溪边垂钓。 山色横贯着繁华的街市,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能看到长安的影子。 译文: 樵夫赤脚在山间行走,笑得像渔翁一样开心。 渔翁在冰冷的溪边钓鱼,山色横贯繁华街市。 山色覆盖了繁华的街市,家家户户的门口都能看到长安的影子
【译文】 天地清静,大海平静清澈。 风不吹动树梢树枝,雨不冲刷石块泥土。 春天生长夏天茂盛,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注释】 乾坤:天地,泛指宇宙万物。 海晏:海面平静无波。海晏河清: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风不鸣条:树木上的枝叶因没有风而静止不动,发出的声音也停止,比喻社会安定无事。 雨不破块:雨水滋润大地,使地面的泥泞变得松软易行,比喻国家安定,人民生活安定。 春生夏长:春天万物复苏生长。
【注释】 鸠(jiū)鸣:鸟鸣声。 短笛横吹:用嘴含着短竹管吹奏。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雨后鸠鸣,山前麦熟。”首句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后的田野上,鸟儿欢快地鸣叫,山前的麦田已经成熟。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何处牧儿,骑牛笑相逐。”第二句描述了一群牧童骑着牛在田间嬉戏
“释岩”并非宋代诗人,而是释守恩的俗姓丘。释守恩是福州地藏寺的住持,为青原下十二世慧林本禅师的法嗣。他不仅是一位高僧,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留下了多首脍炙人口的宋词。 释守恩的诗歌创作主要收录在《五灯会元》卷一六中,其中包含他的偈文五首,展现了他对佛教教义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他的诗作中,既有描绘大自然美景的,如南岩的自然风光,也有表达人生感悟的。例如,他的一首题为《方岩许送纸不至》的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