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
【注释】 金员外:指金吾大将军。巉山清上人:即岑崇道,唐代僧人。 【赏析】 此诗作于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春,诗人因避乱而隐居华山时。诗的首句写自己隐居山林的地点,点明题意;二句言远离尘世,以僧家自居;三句劝友人莫问尘事,看春风如何撼动浪花,暗寓世事如浮云之变幻。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清新隽永
以下是对《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二十七降寇》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唯将德化欲销兵 - 解释:只有通过德行教化才能消弭战争。 - 译文:只有通过德行的教化,才能消除战争。 长笑长平恣意坑 - 解释:长久的嘲笑,任由秦国在长平坑杀四十万赵军。 - 译文:长期地嘲笑,任由秦国在长平无差别地坑杀四十万赵国士兵。 更想太丘行小惠 - 解释
荣禄危时未及亲,莫嗟歧路暂劳身。 今朝远别无他语,一片心须不愧人。 注释:荣禄:指皇帝的近幸大臣和宠臣。荣禄危时未及亲,意思是说,当皇帝的近幸大臣和宠臣遇到危险的时候没有及时的去帮助他。莫嗟歧路暂劳身,意思是说,不要说自己因为一时的劳累就抱怨命运的不公。今朝远别无他语,意思是说,今天要和你告别,没有什么别的言语可以表达。一片心须不愧人,意思是说,你的心灵是纯洁的、高尚的
东风:春天的风。 晓窗:早晨的窗户,指诗人在早晨打开窗户时。 吟坐思难裁:吟唱着坐着,思考着难以用言语形容。 堪怜:值得怜悯。 时复撼书幌:时常摇动窗帘。 堪怜:值得怜悯。 时复:时常。 撼:摇,颤动。 书幌:窗帘,这里代指家。 似报故园花欲开:似乎在向故乡的人报告家乡的花儿就要开了。 故园:故乡。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蝶恋花·密州上元》。此词写于作者被贬密州期间
《淮南》 八郡荣超陶太尉,三边静掩霍嫖姚。 玉皇终日留金鼎,应待淮王手自调。 译文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八郡之地荣光显赫,陶太尉威名远播,三边安宁,霍嫖姚英勇无敌。玉皇在天上整天守着金鼎,期待着淮王能够亲手去调节天下的秩序。 赏析 《淮南》一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崔致远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他通过对八郡繁荣、陶将军威望、霍嫖姚英武以及玉皇天威的描述
注释:楚州张尚书水郭相迎,因此我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谢意。 楚天萧瑟碧云秋,旟(yú)隼(shǔn)高飞访叶舟。 楚州在今湖北江陵一带,这里指代诗人的家乡; 碧云,指深秋的云; 旟(yú),古代一种有羽饰的旗子; 秋日,天气寒冷,所以“萧瑟”; “万里乘槎从此去”,乘槎即乘着木制的筏子,传说中用竹木为材料的筏子可以浮游水面,乘着它就可以渡过大海,到达天河,是古人想象中的神话故事; 预愁魂断谢公楼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 其二十六 浙西》赏析 “九江贼胆望风摧,万户愁眉向日开。”这两句诗描绘了九江地区的百姓在看到官军到来后,原本充满恐惧的胆怯之心被一扫而空,他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希望的光芒。这句中的“贼胆”和“愁眉”,生动地表达了战乱带给人们的巨大心理压力和生活困苦。 “楚舞吴歌一何乐,相逢相贺相公来。”则是说随着官军的到达,曾经因战乱而荒废的歌舞再次回荡于街头巷尾
【注释】奉和座主尚书避难过维阳宠示绝句三首其一:年年荆棘侵儒苑,处处烟尘满战场。 岂料今朝觐宣父,豁开凡眼睹文章。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自己身处乱世、避居深山的艰难处境,后两句写因亲见孔子而感到惊喜之情。 这首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当时天下大乱,战乱不已,诗人也避居山林之中。“年年”二句说:一年年荆棘丛生,把孔庙的庭院都覆盖了;到处都硝烟弥漫,战争的硝烟把战场都笼罩了
注释:在济川,我最终期待着有人能拯救我。我很高兴捧起这清丽的诗词,洗涤掉世俗的尘埃。但遗憾的是我的归去是向着沧海,而泪水如何报答恩情之深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避难期间的心情和感慨。他渴望得到救援,希望有人能帮助他摆脱困境。他喜欢用清丽的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洗涤掉世俗的尘埃。然而,当他离开时,他的泪水只能向大海流去。他无法报答恩情之深,因为他已经离开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悲伤
注释:我常常恨自己身处尘世,受尽了官宦的苦难,可是几年来却深深地喜欢上了麻姑。临行之际,她与我真心交谈,问我:海水何时才能枯涸?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晚年,表达了诗人对麻姑的敬慕之情。首二句点题“留别女道士”并交代与道士相识的背景。第三句紧承上句而来,直抒胸臆,以真挚的情意表达对麻姑的崇敬和喜爱。末二句写惜别之情。前一句是诗人自问,后一句是诗人自答,既表明了诗人在麻姑面前的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