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致远
【注释】此诗写诗人朝拜上清宫,虔诚祈愿,以期得道成仙,济世安民。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为司徒相公写的一篇记德诗。全诗表达了诗人虔诚的宗教情怀。 首句“齐心不倦自朝真”中的“朝真”是道教用语,意指向真人(即仙人)礼拜,祈求长生不老。诗人在这里表达自己对道家神仙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岂为修仙欲济人”中的“修仙”是指追求长生不老的修道之术。而“济人”则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和努力,来帮助他人摆脱苦难
【注释】: 奉和座主尚书避难过维阳宠示绝句三首其二: 乱时无事不悲伤,鸾凤惊飞出帝乡。 应念浴沂诸弟子,每逢春色耿离肠。 译文: 动荡的时候没有什么事情可以悲伤,但是那些曾经是高贵的鸾鸟与凤凰却惊恐地飞出帝王所在的京城。 我思念着那些在曲阜沐浴过温泉的人,每当春天来临的时候,我总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忧伤。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对当时战乱局势的不满以及对过去美好生活怀念之情的抒发
远持龙旆活龟城,威慑蒙王永罢兵。 应笑栾巴噀杯酒,雨师风伯自归行。 诗句释义与翻译: 1. 远持龙旆活龟城:这里“龙旆”指的是皇帝的仪仗队,象征着皇权的威严;“龟城”可能是地名,代指被救援的城市或地区,意味着通过救援行动使得当地得以恢复安宁。 2. 威慑蒙王永罢兵:这句话中的“蒙王”可能是指某个受威胁的统治者,暗示救援行动有效制止了战争的继续。 3. 应笑栾巴噀杯酒
邛峡关平蛮 崔致远《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赏析 邛峡关,作为连接蜀地与南诏的通道,历史上一直是军事战略要地。在唐代,此地不仅是军事防御的关键点,也是国家边疆稳定的象征。公元807年(德裕六年),唐武宗皇帝重建邛峡关,并迁移蜀州到台登城以加强边防力量。这一决策体现了当时国家对边疆安定的重视以及对西南地区安全的长远规划。 邛峡关东侧,曾经是蛮族活动频繁的区域
注释: 庸俗的眼光难以窥探冰雪般纯洁的姿质,整天在一起咏诵小山词。 我的身体与鸡犬为伍,他日升天不要丢弃我。 赏析: 这首七言诗是诗人向司徒相公呈献的一首《记德诗》中的第三十首。诗人以自己的身世经历和感悟,借“陈情”之机,向司徒相公表白自己对朝廷的一片赤诚之心。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情感热烈。诗人以冰雪比喻自己的高洁品格,以鸡犬自比,表现自己的忠诚
【注释】 济川:渡口、渡船。煮海:煮盐池。富国功:指使国家富裕的功绩。宵旰:夜以继日,形容勤于政事。资:资助。心计:谋略。四方通:天下畅通无阻。 【赏析】 漕运是古代一种重要的水路运输方式,本诗就是一首赞美漕运之利的诗。诗人从两个方面歌颂了漕运的功绩。一是赞颂漕运给人民带来的利益;二是歌颂漕运对国家的重要作用。诗人用“济川已展为舟业,煮海终成富国功”这两句,形象地描述了漕运在历史上的巨大作用。
在阅读《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十六收城碑》时,我们可以通过诗句中的词汇和意境来深入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及其含义。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功业已标征北赋: - 功业:指功绩和成就。 - 征北赋:古代诗歌中常用以赞美征战北方的英雄事迹。 - 赏析:此句表明诗人在为某位功勋卓著的人所作诗篇中,特别提到了他的功绩如同被载入征伐北方的史诗一样显赫。 2. 威名初建镇南碑: - 威名
``` 虎吼龙骧出峡来,福星才照阵云开。 遥思屈宋忠魂在,应向风前奠一杯。 注释: - 虎吼龙骧(xiāng):意为气势如龙虎般威猛,形容声音或气势巨大。出自《晋书·刘毅传》,原文是“虎奋其威,猿吟其音”。 - 才:刚刚。 - 阵云:这里指战阵中的云雾,象征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 屈宋:屈原与宋玉,战国时期著名的楚国辞赋家。 - 应向:应该。向:朝着、对着的意思。 - 奠:祭奠。 赏析:
天平 海岱烟尘匝郓城,遥挥一剑落搀抢。 征旗不动降旗尽,永使天平地亦平。 诗句解析 1. 海岱烟尘 - “海岱”指的是中国东部沿海的山东和河北一带地区,“烟尘”通常代表混乱或战争的状态。此句表达了当时该地区的紧张局势。 2. 遥挥一剑 - “遥挥”描绘了一个遥远而英勇的动作,暗示着将领的英明和果断。“一剑”则可能是指一次关键的军事行动或策略决策。 3. 落搀抢 -
《七言记德诗三十首谨献司徒相公其二十相印》是唐代诗人崔致远所作,表达了他对国家忠诚和对朝廷的尊敬之情。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 诗句释义:“早说休徵应佩刀,台星光接将星高。” - 早说休徵:表示早早地提出停止战争的建议。 - 应佩刀:象征武力,表明需要用军事力量来解决问题。 - 台星光接将星高:比喻朝廷中的贤臣如将星般璀璨,光芒万丈,照亮了政治的天空。 -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