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送王一山还湖湘五首 直须多载赤壁酒,岂期同食武昌鱼。 数声铁笛沧江静,黄鹤归采共卜居。 注释: - 直须多载赤壁酒:指与王一山在赤壁饮酒作乐,畅饮多时。 - 岂期同食武昌鱼:意指期待与王一山一起共享武昌鱼的美味。 - 数声铁笛沧江静:形容铁笛声悠扬,让沧江也显得宁静。 - 黄鹤归采共卜居:比喻与王一山一同选择居住的地方,如黄鹤般归去。 译文: - 太和山顶肃清真,七十二峰高压云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查对诗歌的思想情感、语言和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既要从诗歌的内容上去分析,又要从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特色等方面展开,然后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本题要求“赏析”,所以考生应从内容和语言两个角度入手。 (1) 本诗首联写草木凋敝,诗人用“枝叶自萎黄”四字,形象地写出了草木枯萎的景象。颔联写草木的枯黄是由于春夏两季水泉的作用
金华山 忆昔初平子,蚤龄弃人间。 草木自为侣,烟霞驻容颜。 珠宫上丹书,玄阁跻仙班。 兄弟顾不违,灵踪杳难攀。 至今山上石,犹似牧羊还。
诗句释义 1 灵山高千仞,上有双叶茶:描述了灵山的高峻和山上生长的茶树。 2. 云露互滋荫,阳春发其葩:指茶叶受到云雾和雨水的滋养,春天开放。 3. 馨香透齿颊,五内生英华:形容茶叶香气浓郁,口感清新。 4. 安得陟其巅,满采青瑶花:表达了想攀登到山顶采摘茶叶的愿望。 译文 灵山高耸入云,上面长满了茂盛的茶树,它们在云雾和露水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到了春天就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龟峰 遥望龟峰石,未到心已寄。 碧霄驻华影,平厓郁佳气。 林深冠盖稀,日落樵人憩。 谷口闻钟声,知有浮图氏。 注释: - 遥望龟峰石:远远地观看着龟峰的石头。 - 未到心已寄:还未到达目的地,心中就已经寄托了对那里的感情。 - 碧霄驻华影:在碧蓝的天空下,留下了美丽的影子。 - 平厓郁佳气:平缓的山崖上弥漫着美好的气息。 - 林深冠盖稀:树林深处,只有稀疏的冠盖(官帽)。 - 日落樵人憩
诗句原文 自笑平生独好奇,廿年衡岳倍相思。重期羽驭烟霞外,岣嵝峰头读禹碑。 译文注释 我笑自己一生都对新奇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已经二十年在衡山思念你,时间更让我对你的思念倍增。期待有一天能够与你一起在烟霞之外翱翔,在岣嵝峰头读一读那刻着大禹功绩的石碑。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一山深厚的感情,以及他对未来的憧憬和期望。诗人通过描绘出一种向往自由、追求理想的生活状态
注释:太和山顶肃清真,七十二峰高压云。天门晞发同翘首,九点齐州混世尘。 这首诗描绘了王一山归乡的情景,通过对比太和山与齐州,突出了家乡的自然美景和淳朴民风。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王一山林居生活的五言绝句。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王一山归乡的场景。首句“太和山顶肃清真”,以太和山的雄伟壮丽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次句“七十二峰高压云”,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太和山的险峻和壮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山中苦雨 - 释义:描述的是作者居住在山林中,经历着连绵不断的雨季。这里的"苦雨"表达了作者对连绵细雨的不满和困扰。 - 注释:苦雨 - 指天气阴沉,降雨不断。 - 赏析:通过“苦”字的使用,传达出作者内心的不适与烦恼,强调了自然环境对他的影响。 2. 年来贫病苦相遭 - 释义:这几年来,作者不仅身体虚弱,而且经济状况也不佳,疾病和贫困同时袭来。 - 注释:年来 -
【注释】 山中苦雨:在山上苦于久雨。几旬不出:指过了很长时间,几十天了。意何穷:意思是心情多么愁闷。静检遗经:静静的检查那些已经遗忘的经书。较异同:比较其中的异同。忽听儿童报晴霁:忽然听到孩子们报告晴天将要来临。杖藜看日上孤峰:拄着拐杖看着太阳从独峰上升上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诗人在山中苦雨多日,心情愁闷难耐,于是静静的检查那些已忘记的经书。突然听到孩子们报告说天气即将放晴
【注释】 岳麓:指湖南的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 斯文:这里指儒家学说。 圣贤宗派:儒家学派分为两大支流,一是孔孟之道,一是荀子之学。 朱张:朱熹、张栻,都是宋代理学家。 登眺:登上高处远望。 南山:即南岳衡山,在今湖南衡阳市以南。对床:两人同坐一床交谈。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岳麓斯文一脉长”,写岳麓书院的学术地位和历史渊源;次句“圣贤宗派见朱张”,说明朱、张一派是儒学的重要学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