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注意从诗歌的思想感情、手法特色等角度进行具体地分析。“引犬逐犬徒为扰,骑驴觅驴还更痴”的意思是:牵出猎狗追逐猎狗,是徒劳的骚扰;骑着驴子寻找驴子,更是愚蠢的举动。这句诗用典,运用《庄子·田子方》中“宋国有狙公者……有得而遗之,众狙皆怒”的典故,讽刺那些不识好歹、不辨是非的人。“饱食自能充养异
注释:士人有超越世俗而相互感动的,何况又三次在羊城之间。 山峰头上载着酒却不能对饮,江水江花使我感慨不已。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的诗,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离别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士有旷世而相感”,意思是说士人有一种超越世俗而相互感动的精神。这里,“旷世”指的是超越世俗的意思,“相感”则是指相互感动。这句话是全诗的主题,也是诗人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颔联“况复三接羊城间”
诗句释义与译文: - 秋月秋风动远思:秋天的月光和秋风触动了诗人的远方思念。 - 衡阳归雁暗相期:衡阳(今湖南衡阳)的归来的大雁在暗中约定,暗示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何当鼓柁湘江上:何时能在湘江上驾驶船桨,泛舟江上,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 岣嵝峰头读禹碑:在岣嵝峰(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附近的一个山)的山顶上阅读大禹治水的碑文,象征着对历史的敬仰和追求。 赏析:
注释:要知道我们的心思本就相互联系,我的人生道路始终与杖履为伴。可悲的是世上的儒生争相标新立异,只是把苍茫的云雾问向青天。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朋友王宇斋时所作的四首诗中的一首。诗中“须知心事本相联”,意谓彼此的心愿和志向都是相通的;“吾道由来杖履边”,意为人生的道路,从古到今,总是伴随着杖与履,即行走在人世间。“堪叹世儒争自异”,感叹世上那些儒生们,他们各自标新立异,不与他人合拍
注释:这只白鹦鹉虽然体形微小,却也能傲视人间,它戴着峨冠,身姿修洁,仪容端庄。其他的白鸟没有它那么出众,只能相对而立。它和齐王一起侍奉着齐王的雪宫。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白鹦鹉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与抱负。他认为即使是在人间,自己也能傲视群雄,不屈于世俗的压力。同时,他也认为自己就像那只白鹦鹉,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不应该被忽视。这首诗也表达了他对于齐王的敬仰之情
宝鸭池边芳草凄,翳门关外半斜晖。 独怜华表孤高鹤,不共樵云一队归。 注释: - 宝鸭池边:宝鸭池是古代皇家园林之一,位于皇宫的西侧,因此被称为“宝鸭池”。 - 芳草凄:芳草指生长在春天的草,这里用“凄”来形容草的颜色和状态,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过去,草色显得凄凉。 - 翳门关外:翳门关是古代的一个关卡,关外通常意味着更远的地方,可能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但也透露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 -
注释: 第一峰头色相真,泉水潺潺书院更加峻峭。 期望与友人杖履红尘外,共同品味清泉卧白云。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间景色的诗。诗人以"约王宇斋游白云蒲涧不果"开篇,表达了与友人约定在白云蒲涧游玩的愿望,但最终未能实现。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第一峰头色相真,泉翁书院倍嶙峋"的画面,形象地展现出了山间的美景。其中,第一峰的色相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泉水潺潺,书院更加峻峭,这些细节都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别伦右溪诸君乡回夜泊大观桥有感诗人王渐逵笔下越山北楼阁情 1. 诗作背景与作者介绍 - 明人王渐逵及其时代背景 - 王渐逵生平与诗歌创作概览 2. 诗意赏析 - 美人家在越山北描绘意境 - “楼阁森森翳云业”中艺术特色分析 3. 诗句原文与翻译 - 逐句解读“侨居城馆复一月”与“何似孤蓬洲渚外” - “通宵凉吹亨无穷”含义解析与情感表达 4. 注释与关键词解释 - 对关键词汇“幽风”、“孤蓬”
注释: - 一点君山水上沤,洞庭西望隔湘瓯。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你的山水如同水面上的泡沫,与洞庭湖相隔湘水遥望。 - 岳阳久拟同携手,伫看乾坤月夜浮。 - 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很久以来我都在计划着与你一起在岳阳楼上携手共进,期待着在月光皎洁的夜晚与你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友情和期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山水之景,表达了对友人蒋道林的思念之情。同时
注释:九节菖蒲生长在涧边,传说这里是仙人驻留的地方。何时我们能一起寻找到安期先生的踪迹,一同数到秦皇、汉武的功绩前。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白云蒲涧的喜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描绘九节菖蒲的生长环境和仙人的传说,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诗中提到的“何当共觅安期迹”和“数到秦皇汉武前”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