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南高峰 匹夫犹自爱明珠,至宝谁能忍复予。 天地勋华应几许,误将功业向居胥。 注释: 1. 匹夫犹自爱明珠: 指即使是普通人也难以抵挡对珍贵事物的追求和喜爱。 2. 至宝谁能忍复予: 意指真正的宝物无法被轻易拥有或失去,比喻难得且珍贵的事物。 3. 天地勋华应几许: 暗示天地间美好的事物是有限的,应该珍惜。 4. 误将功业向居胥: 可能暗含了古代人对于功业的追求和误解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上竺曾闻古刹名,万峰丛处隐林扃。 - 诗句注释: - “上竺”通常指代杭州的灵隐寺,位于西湖之南的高峰之上。 - “古刹名”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寺庙。 - “万峰丛处”形容周围的山峰众多,景象壮观。 - “隐林扃”意味着在茂密的树林中隐匿着。 - 赏析: 诗人描述了灵隐寺周围被群山环绕、林木葱郁的自然景色,强调了其幽深和神秘感。通过这种环境描绘,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古老的氛围
【注释】 青烟袅袅接遥峰:青烟,即山间云雾缭绕。袅袅,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 万木森森翳碧空:森森,形容树木繁密茂密。 翳,遮着。 迟尔南楼同避暑:迟尔,不久,不久以后。 南楼,指南方的高楼,这里泛指夏天可以避暑的亭台楼阁。 白莲开遍荔支红:开遍,开满了。 荔支,荔枝。红,红色。 【赏析】 首句“青烟袅袅接遥峰”,以“青烟”点染远山,使远山显得更加神秘、幽静。次句“万木森森翳碧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名为《西湖十咏南高峰》。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第一句:北高峰顶立㠝岏,两岸青山夹海门。 - 注解:㠝岏是形容山峰耸立,高峻的样子。 - 译文:站在北高峰顶上,可以看到㠝岏般挺拔的山峰矗立在前方,而两侧则是翠绿的山峦环绕着湖面。 第二句:歌舞留连湖上月,是谁曾此望中原。 - 注解:歌舞指的是人们在湖上欣赏歌舞表演
诗句释义与赏析 留别伦右溪十咏青萝山 - 注释: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欣赏。 - 赏析: 诗的第一句“大隐屏西忆去年”,通过回忆去年在大隐屏西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第二句“互萝苍径曲肱便”,描绘了青萝山苍翠的山路和茂盛的藤萝,以及诗人在山中行走的舒适感受。第三句“何时再住栖霞顶”,表达了诗人对再次回到青萝山栖霞顶居住的愿望
注释:九日与招勤卿大尹登高,在重阳节这一天和招勤卿大尹共同登上高处。 登高须上最高峰,万里罗浮影更重。 登上高处要登到最高的山峰,远处的罗浮山影子更显得沉重。 久客不归秋欲暮,两人相对看孤鸿。 我因为长期在外不能回家,而秋天眼看就要落山了,于是与朋友相对着看着那孤飞的大雁。 赏析:这首诗是重阳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颔联抒情,颈联写人,尾联写情,层层推进,感情深厚
【注释】 紫芝:传说中的一种草,生长在山中,人服之可以长生。 社馆:指祭祀土地神的场所。这里借指作者的家。 杂花啼鸟:各种花卉和小动物。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首联写送别的情景;颔联写送别后的感怀;颈联写送别后的情景。全诗以“紫芝”、“小阁”等意象作结,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西湖十咏·南高峰》。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析: 幽罄数声空径静,乱峰围处曲廊盘。 1. 幽磬数声:指的是寺庙中传来的悠扬的磬声。在中国古代,磬是一种打击乐器,通常用于佛事活动。 2. 空径静:形容寺庙中的小路空旷宁静。径,指小路上。 3. 乱峰围处:形容山峰众多且错落有致。 4. 曲廊盘:指的是曲折的长廊。廊,指走廊。 5. 整句大意
西湖十咏南高峰 【注释】 澹:水面平静的样子 兰桡:画有兰花的小舟。桡,船上的桨 相竞:互相比赛 持:拉船。这里指撑船 苏堤:在杭州西湖的苏堤上。 柳矶头:指钱塘江边的柳树林中的小洲,也叫“柳林岛”。 竹枝:一种曲调名,是巴渝一带的一种民间曲调,相传为屈原所作。 赏析: 《南高峰》共十首咏物诗,这是其一。诗人从白露时节登临南高峰,观赏湖上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写秋景
诗句解析: 1. 灵隐山前万石峰,峰峰相对驻芙蓉:描述的是在灵隐山前,万石峰耸立在那里,每个山峰都相互对峙,仿佛是一群芙蓉花静静驻留。 2. 浮生踪迹应如许: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认为我们的生命就像这些山峰一样,虽然存在,但却无法长久停留。 3. 莫讶飞来是幻空:这里表达的是对于自然现象的超脱和理解,认为飞鸟、流水等自然现象虽然虚幻,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值得珍惜。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