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渐逵
西湖十咏南高峰 天目山头紫气空,钱塘江上暮烟重。 王图伯业无消息,潮水年年入巽峰。 注释: - 天目山头:指天目山的山顶。天目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秀丽的山水、丰富的文物古迹和独特的佛教文化而闻名。 - 紫气:紫色的云雾。古人认为神仙居住的地方常有紫气缭绕,故此处形容天空中紫色的云雾。 - 钱塘江:即钱塘江大潮,是中国著名的自然奇观之一,每年夏季在农历八月十八左右出现。
南高峰淡云疏雨护清虚,藓壁苍林石径纡。 踏遍招提三百二,逢人惟说藕花居。 注释: - 淡云疏雨:描述南高峰周围云雾缭绕、细雨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 藓壁苍林:形容南高峰上苔藓覆盖的岩石和苍翠的树木,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石径纡: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行走其中可以感受到自然的韵律与节奏。 - 招提:佛教建筑,这里指寺庙。 - 三百二:具体数字不详
【注解】 南浦:水边。联舟:指船相连。两浙:浙江一带。云山:指杭州一带的山。乐土:快乐的地方。望乡楼:《太平寰宇记》卷一七九“杭州”载:“望江楼在城上,唐李绅为刺史,筑于望湖楼之上。” 【翻译】 自从我乘着小舟离开南浦后,杭州一带的山已渐渐被云雾遮蔽了。现在京城已经成为一个快乐的乐土,遇到别人就不要上那个登高望远的望乡楼了。 【赏析】 《送友人之京》是诗人送别友人而作的诗。全诗四句,写景叙事抒情
【注音】 西湖十咏 南高峰 绿荷红蓼掉歌还,桃柳连堤水拍湾。 和靖不归坡老去,空教鱼鸟管湖山。 【注释】 南高峰: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区。 绿荷红蓼:指荷花与蓼草。 掉歌还:指荷叶随风飘落,歌声也随之飘散。 桃柳连堤:指桃花柳树相互连接,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水拍湾:指湖水拍打着岸边的弯弯曲曲的河堤。 和靖:即林逋,北宋时杭州人,以隐逸著称,有《孤山植梅》诗。 坡老:指苏轼,北宋时杭州人
注释: 1. 保叔瞰西湖:指的是保叔塔俯瞰西湖。保叔塔建于南宋,位于杭州西湖之南的孤山上。它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而命名,是观赏西湖全景的最佳位置之一。 2. 北望临安忆故都:指的是站在保叔塔上向北看,思念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临安是南宋时期的首都,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在这里可以遥望到曾经的皇宫和城市景观。 3. 钱氏只今何处觅:意思是现在的钱家家族在哪里寻找?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钱氏家族的怀念之情
“禹穴二首”是一首由明朝王渐逵创作的诗歌,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东海南海朝宗地,出震见离帝之机。 - “东海南海”指的是中国广阔的海洋,古代认为大海能够朝贡,象征国家富饶和繁荣。 - “出震见离”出自《易经》,象征着阳气初生、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帝王出现的象征。 - “帝之机”则是指帝王的统治时机,这里暗示着帝王的出现将带来治理国家的良机。 圣人自喜文明会,舜向苍梧禹会稽。 -
《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是明代王渐逵所作的组诗,共四首。每首都以湖亭为背景,描绘了湖边的自然景色和日落的景象。下面将逐一对这四首诗进行赏析: 1. 诗句解读: - “借湖亭东孺子亭,望中一点递微明。”:诗人在借湖亭的东侧可以看到孺子亭,在远处可以看见孺子亭上的灯光逐渐变亮。这里运用了视觉描写,通过灯光的变化,展现了夜晚的到来和时间的流逝。 - “荃汀兰渚不可见,惟有落日烟波生。”
【题解】 《钟少参借湖亭四首》,作者不详,见张岱《西湖梦寻》卷三。此诗为其中的第二首。钟少参,即钟元振,字子云。 【注释】 ①台:指筑石栽花之台。 ②流莺:春日鸣声宛啭的黄鹂。语燕:春日飞鸣的燕子。 ③爽气:清爽的气息。 【译文】 筑石栽花自作一座小台,迎着风向湖面展开。 春天里黄鹂和燕子时而相过,带来了西山的清新气息。 【赏析】 这是赞美钟少参借湖亭筑石栽花之作的四首七绝之一。
王渐逵的《阻风东湖与梁挥使二首·其二》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和人际关系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古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 黑风催云暗湖口:这里的“黑风”可能指的是天气阴沉或暴风雨前的征兆,而“催云”则形容乌云迅速聚集,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暗湖口”描绘了湖面被乌云遮蔽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又压抑的感觉。 - 扁舟独系溪头柳:诗人独自乘坐一叶扁舟,停靠在溪边的柳树下,这种场景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孤独的氛围
【注释】 1.题钟少参借湖亭四首:借指王世贞的《题钟少参借湖亭》诗。 2.山亭:指山间凉亭。 3.晴光晦色俱相匀:晴天和雨天的光线都十分均匀。 4.闲从花下一岸帻:在花下休息时,把头巾拿下来擦汗。 5.好风:指微风。 6.趁人:迎面吹来。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前二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全诗以轻快的语言,描写了湖亭景色和作者游湖时的惬意心情。“静倚”二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湖亭的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