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朴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情感以及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为云居正长老画小幅山水”是要求考生对诗中的某一句作赏析,所以答题时注意结合全句分析,并指出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点明主旨。 首先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其情感和艺术手法。 【答案】 译文:记得危岩依傍石楼,西湖烟景坐来收。遥岑寸碧空王殿,断岸飞凫独客舟。九曲屏山因雨洗,六桥练水带花流
【注释】 渔父:指打鱼的人,这里指隐士。裁芦管,即截竹为管。笛声:指箫、笛等乐器的声音。呜呜:形容声音哀婉。云外:指天边。玉关:玉门关,古地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渔父吹笛之作。诗中通过笛声和笛语,描写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以及他的生活态度。 首句“渔父裁芦管”,点出了渔父的身份,同时也交代了渔父所用的乐器。“裁芦管”是说渔父把芦苇割成一段段来制作芦笛。“采菊东篱下
再吟 林空落叶干, 石瘦苔花冷。 嘿行观道心, 碧涧流云影。 注释: - 林空落叶干:林子空空荡荡,落叶已经干枯。 - 石瘦苔花冷:石头消瘦,苔藓花显得寒冷。 - 嘿行观道心:默默地行走,观察自己的心性。 - 碧涧流云影:清澈的山涧流淌着云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考。首句“林空落叶干”描绘了树林中空无一人,落叶已经干枯的情景
. 独步:独自漫步 2. 无树不秋色:每一棵树都沐浴在秋天的光辉之下 3. 有时闻鸟声:偶尔听到鸟儿的啼鸣 4. 村深山路迮:村子深处的山路曲折蜿蜒,使人难以前行 5. 人在涧边行
【注释】小景:即《小憩》诗。极浦:指长江边。高木:大树。天风:指江上的清风。水调:指曲调。无人和:指无人应和。长歌:指唱得长长的歌。倚钓篷:靠在船篷上。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景色的抒情小诗,写诗人在夕阳西下时,乘船游览了长江边的景色,感到十分惬意,于是便吟咏起《小憩》诗,以抒发自己的情怀。首句“夕阳明极浦”,描绘出一幅晚霞映照江面,波光粼粼的画面。第二句“高木下天风”,写江风吹动树木
注释: 行云无定踪,流水向何处。 - 行云无定踪:行云没有固定的轨迹,指行云飘渺不定。 - 流水向何处:流水流向哪里?表示对人生归宿的困惑或迷茫。 中有得道人,无来亦无去。 - 中有得道人:其中有一个得道的人。得道人:指的是悟道者,即修道成功、心灵解脱的人。 - 无来亦无去:既没有到来,也没有离开。表示一种超然物外、心无所住的境界。这里的“也”是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和”。 赏析:
注释: 寂寞的古墙根下,苍翠的苔藓半掩着门。幽静的人独自未眠,稀疏的雨点滴落黄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景象的诗。首句写景,次句抒情,第三、四句又回到写景。全诗意境清幽,韵味无穷。 诗人以“寂寞”形容墙角,以“苍苔”形容苔门,既写出了墙角的破败荒凉,也表现出苔门的苍老古朴,给人以凄清之感。接着诗人描绘出一幅幽人独寝的画面,通过“疏雨”和“黄昏”两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注释】 小景:即《江上渔者》一诗。 【译文】 初秋时节,树叶飘落下来;长江水势平缓,波光粼粼。 阳光普照大地,无边无际;悠然自得地垂钓在舟中。 【赏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首联“木叶凉初下”,描绘了一幅初秋景色的图画。“木”指树木的叶子,“凉”指秋天天气变冷。这里用拟人的手法,把“木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天树叶凋零、落叶纷飞的景象。“初下”二字,既表现了树叶飘落的动态
注释: 咏盆中桧寓怀:这首诗以盆中桧为对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慨和忧愤。 老桧何年解服盆,病肤犹带石苔痕:老松树何时能解开捆绑在盆里的绳子?它身上还带着石头上的苔痕。 不知多少挛拳苦,消得斯须灌溉恩:我不知道有多少弯曲和扭曲的痛苦,才能得到片刻的滋润和恩惠。 屈节无材干梓匠,秾华有类阅朱门:即使屈从于世俗,没有才华去建功立业,也比那些富贵人家强。 从渠束缚人休笑,岁晚心期只自存:任凭人们嘲笑
走索 绒索为桥跨彩虹,步从平地上虚空。 绣鞋半湿花梢露,罗袂轻杨柳面风。 神女踏波行洛浦,素娥辞月下蟾宫。 更怜玉臂垂双翼,仿佛青鸾舞镜中。 译文: 走索的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仙女们优雅、飘逸的形象。首先,“绒索为桥跨彩虹”,描述了仙女用绒索搭建了一座彩虹桥。接着,“步从平地上虚空”,展现了仙女们轻盈地行走在虚空之中。然后,“绣鞋半湿花梢露”,描绘了仙女们穿着绣有花朵的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