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题屈原渔父问答图》。诗的内容如下: 1. 放逐江潭恨不平,偶逢渔父话衷情。 - 注释:屈原被流放,心情十分愤慨;偶然遇到渔父,两人谈起了心志和遭遇。 2. 可怜狂楚无情甚,竟使忠臣殒此生。 - 注释:屈原的忠诚被楚王所无视,竟然导致他的死亡。 赏析:这首诗是刘克庄对屈原和渔父对话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屈原被流放、忠臣被忽视的愤慨之情。通过渔父与屈原的对话
注释:钟馗是传说中的捉鬼的英雄,这首诗就是戏谑地写钟馗的故事,赞美他的英勇。但是钟馗却没有斩掉奸邪,让胡人进入了后宫。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钟馗的描写,赞颂了他的英勇和忠诚。诗中的“曾向明皇梦寐中,手擒魑魅逞英雄。如何不斩奸邪首,纵使胡儿入后宫。”三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钟馗的评价和期望。首先,他曾经在明皇的梦中出现,展现出了英勇的一面,这表现了他强大的力量和勇气。其次,他没有斩除奸邪
《赤壁诗次韵》赏析 在明代诗人黄仲昭的诗作《赤壁诗次韵》中,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历史烟云交织的时代,目睹了三国时期曹操统一北方的壮志雄心。黄仲昭通过其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赤壁之战后的场景,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变迁,也表达了对于世事无常和天命难料的深深感慨。 首句“阿瞒志欲卷群雄”,揭示了曹操的野心与决心。他志在天下,想要一举统一四方,然而“战舰谁知一炬空”则暗示了这一宏伟计划的破灭
注释: 1. 慈闱:指慈爱的母亲的家。 2. 几寒温:形容母亲与子女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即使分隔两地也如在一起一样。 3. 冀北闽南:指的是母亲所在的冀北和儿子所在地的闽南。 4. 断魂:形容极度悲痛,魂魄都要断裂了。 5. 昨日音书凭雁到:昨天收到的信是通过大雁传过来的。 6. 分明珠□□成痕:把珍贵的物品分开后留下的印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仲秋时节收到母亲的家书后所创作的
注释: 题扇面山水二首,是为林贵实所作的赋。 碧霭深中结草庐,松风入座四窗虚。 山辉泽媚无穷趣,疑有幽人此读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以画为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 首句“碧霭深中结草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碧霭(深青色的云气)笼罩着山谷,形成了一种深邃而神秘的气氛。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和祥和。 “松风入座四窗虚”进一步营造了一种空灵
注释: 托迹沧浪识者稀,海鸥汀鹭日相依。 投竿一笑寒云暝,世事无心任落晖。 译文: 在苍茫的江面上,能够识别我的只有海鸥和汀鸟。每天我都会和它们相伴。 放下钓竿,对着寒冷的云彩,我笑了,因为我知道一切都会过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叹自己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合污的作品。首句写“我”在江边,能认识“我”的人不多。次句写“我”与海鸥、鹭鸶为伴。三句说“我”放下了渔竿。末句写“我”看透了世事
立春日霜降草木皆白戏成译文:立春时节,霜降了,草木都变得一片白色。我试着写下这首小诗来描绘这个景色。 注释:立春、霜降: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分别代表春季的开始和结束。 残臈应随寒漏尽,新春又逐晓钟来。 译文:残破的瓦片应该随着寒夜的滴漏消失殆尽,而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注释:残臈:指残破的瓦片。寒漏:古代计时的一种方式,用铜壶滴水来计算时间。 天公似报春消息,乱剪琼花到处开。 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立春日偶成》中的一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土牛鞭下已飞尘,律转三阳岁复更。 释义:立春这天,人们用鞭打土牛的方式来迎接春天的到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2. 鸟雀亦知春信好,碧梧枝上不停声。 释义:小鸟们也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它们在绿梧桐树上欢快地歌唱,没有停止过它们的歌声。 赏析
《明妃词六首》是明代诗人黄仲昭创作的一组组诗,共六首。这组诗以历史人物王昭君为题,描绘了她的一生及其与汉元帝、匈奴单于之间的关系。下面是诗句的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愁抱琵琶别玉除”:这句话描述了王昭君在告别皇宫时的情景。她抱着琵琶(一种乐器),在宫廷中离开。这里的“愁”字表达了她的忧伤和不舍,而“玉除”则指代皇宫中的一处地点。 2. “可能谈笑镇西都”
金台早行 数村行过始闻鸡,星斗依稀月满溪。 遥想故园人正睡,梅花影落小窗西。 注释:金台:指金地或金台山,在今陕西省宝鸡市附近。故园:故乡,家园。 译文: 经过几座村庄后开始听到鸡叫,星星点点的星光和弯弯的月亮倒映在溪流中。 想象着家乡的家人正在沉睡,而梅花的影子落在了窗户的西边。 赏析: 此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经过村庄时的情景。诗人在金台山的路上,经过了数个村庄,这才听到了鸡鸣声。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