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仲昭
注释: 1. 青山一脉似游龙:形容山势如同游动的龙一样,蜿蜒曲折。 2. 山势将穷秀气钟:指山势优美且有灵气。 3. 梵宇深藏幽树里:指佛寺深藏在茂密的树林中。 4. 行人指点是西峰:指游客在行走时会指向西边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青山一脉似游龙”开篇,形象地描绘了连绵起伏的青山,如同一条游动的龙,生动而富有动感。接着
饱沐东君雨露私,森森劲节与云齐。 春风养就林间实,留待丹山彩凤栖。 注释:饱沐指的是充分享受,东君指春神。竹的枝干像云一样高峻、挺拔,比喻人有志向和抱负。丹山指的是神话中的一座山。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画中竹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竹子的描绘,表达了对竹子坚韧不屈、高洁脱俗品质的赞扬,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对于理想追求和坚持的信念
译文: 武夷山九曲中,停船观赏乱石滩,层叠的山崖和连绵的山峰任人欣赏。更让人怜爱的是云中千寻瀑布,凉爽的气息逼得人毛发竖起感到寒冷。 注释: 1. 武夷山:中国福建省的一座名山,以山水风景而著名。 2. 九曲:指的是武夷山的九个主要溪流形成的九个峡谷,分别被称为“上、中、下”,每个峡谷都有不同的景色。 3. 棹歌:在船上唱歌,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一种娱乐方式。 4. 七曲:指的是武夷山的一个特定区域
注释: 武夷九曲:指福建省武夷山的九个主要溪谷。 僭用:超越,超过。 文公先生:指唐代诗人王勃的字。 棹歌:船夫在江上划桨时唱的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武夷九曲的赞美之作,通过对武夷山的描绘,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句“九曲桑麻翠渺然”,描写了武夷山的景色,山峦起伏,桑麻茂盛,一片翠绿色泽,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次句“数家鸡犬隔晴川”,描绘了武夷山下的乡村生活,几家人住在山脚下
第一首 停骖下车,我与你坐在一起讨论文章,人生短暂,纷扰之事暂且放一放。 奇怪你的心胸如此开阔,僧人在面壁而坐,面对着松树和云雾。 第二首 停下马来,你与我一起坐下来谈论文章。人生短暂,纷扰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下。 你真是心胸开阔,和尚在墙壁面前坐着,面对松树和云彩。 第三首 停车下来,我和你坐下来谈论文章。人生短暂,纷扰的事情可以暂时放下。 你真是心胸开阔,和尚面壁而坐,面对松树和云彩
```plain 二曲溪头耸碧峰,分明玉女镜中容。 [注释] - 二曲:指武夷山中的第二道和第三道溪流,这里泛指游览的路线。 - 碧峰:形容山峰的颜色翠绿色,如同碧玉一般。 - 玉女镜中容:想象中,清澈的水面上仿佛有如玉女般的倩影显现。 - 已讶非人境:已经惊讶于这不是人间的景象。 - 峰外奇峰更几重:除了眼前的这两座山峰之外,还有更多更壮观的山峰隐藏在远处。 译文: 在二曲溪头站立
【注释】 棹歌:划船时所唱的歌曲。武夷九曲:指武夷山九条溪流的汇合处。僭:超过,超越。文公先生:即朱熹。毿毿:形容水声。 【赏析】 此为游武夷时所作《棹歌十首》的第二首。诗中赞美了武夷山的自然风光。 首句写四曲回望所见的景致。“岩”字点明地点。“天际岩”是说从高处往下望,仿佛在天空的尽头。“空翠”,指浓密的绿树,也暗喻着高高的山峰。两句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回望四周,远处的山峦好像在天边一样。
【注释】九曲:指九个弯曲的山溪。 僭用:超越常规,滥用。 文公先生: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紫阳,世称考亭先生,南宋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曾任福建南平知府,知漳州等职。 【赏析】这是一首咏武夷山水之作。首句写游历者在碧绿的湾流中划船时,被两岸的幽深林木和清幽的景致所包围的情景。次句写拟分出一块隙地开辟柴关,以供游人休憩。后两句写游览武夷山时的感受和体验
《梨岭道中十八首》是明朝诗人黄仲昭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的所感所思。下面将逐句解析这首诗的译文、赏析及必要的注释: 1. 第一首:“风飘野菊香,霜压山枫败。” - 译文:野菊花随风飘散,山枫树被寒霜压倒。 - 赏析: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深秋景象,野菊花的飘香与山枫的败落形成了生动对比,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 2. 第二首:“客思谁能宽
注释: 1. 三曲:武夷山的九曲溪有三条主要河流,分别称为头、二、三曲。 2. 丁宁:谨慎小心。 3. 缓刺船:慢悠悠地划船。 4. 兹游:这次游览。 5. 预拟:预先打算。 6. 几经年:差不多过了一年。 7. 壑舟:指在山谷中漂流的小舟。 8. 穷真□:寻找真正的仙境。 9. 岩上烟云:指岩石上缭绕的云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游览武夷九曲时所创作的歌曲。诗人用“棹歌”这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