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诗句解读: 1. 杏花幽禽:这句诗描述了一种景象,即在春天的雨后,杏花盛开,而树上的鸟儿也为之停留,不愿离去。这里的“杏花”和“幽禽”是诗的主体,而“帘纤雨过杏花寒”则是对这一景象的进一步描绘。 2. 梅树青青正欲酸:这句诗通过“梅树青青”和“正欲酸”来描述春天的景象。春天的梅树,叶子绿得发亮,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寒冷的冬天,所以显得有些苦涩。这里的“酸”字,既形象地描绘了梅树的颜色
【注释】 1. 春草图:作者的《春草图》诗,描绘了一幅春草萋萋、绿意盎然的景象。 2. 梁鎯(láng luàn):梁銮的字,这里泛指梁氏兄弟。 3. 和烟和雨:形容春天的气息。 4. 生意:生机、生命力。 5. 品题:评论、评价。 6. 池堂:即池馆,指庭院。 7. 濂溪:指宋代名臣周敦颐,他曾任江西赣州知府,后为官至吏部尚书,封为许国公,人称“濂溪先生”。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
【注释】 黄方伯:指明末诗人黄道周,字角海,号幼学,福建侯官人。崇祯进士,以忠烈闻名。饶泰政:即饶时敏,字泰政,号青螺居士,浙江绍兴人。钱塘潮到富春还:指钱塘江的潮水涨到了富阳。逆水移舟寸步难:指顺流而下的船在逆水上行,很难前进。仁风:比喻良好的政治环境。仁政:良好的统治政策。帆力:帆船上的风力。七程:指从杭州到富阳的路程有七站。何日到常山:何时才能到达常山。常山:今属浙江衢州市。 【译文】
注释: 荆兰竹石:指竹子和石头,常被用作诗文中的意象。 劲节幽香夹翠屏:形容竹子的坚韧和香气。 相看风韵喜同情:形容两人相互欣赏对方的风采和气质。 蒹葭倚玉从来有:蒹葭(即芦苇)靠在玉上,这是古代的比喻,形容事物之间的联系紧密。 荆棘何妨一处生:荆棘可以生长在一个地方,不妨碍其他植物的生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竹子、石头、蒹葭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赞美之情
注释: 月影梅 —— 梅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西湖 —— 杭州的西湖,以秀丽山水著称。 昨夜转东风 —— 昨晚刮过一阵东风。 报道 —— 报告。南枝消息通 —— 北枝梅花的消息也传开了。 踏遍 —— 走遍了。 六桥 —— 杭州西湖的六座名桥。 寻不得 —— 找不着。 谁人 —— 谁(指梅花)。 移上月明中 —— 把梅花移栽到明亮的月光中。 赏析:
注释: 1. 谢幼医李士端: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他的朋友李士端正在病中。 2. 谷中竟夕不眠时:在山谷里整整一晚没有睡觉的时候。 3. 父母心犹爱小儿:父母的心还像以前一样喜欢这个小儿子。 4. 红杏满林无力种:红色的杏花开满了整个树林,但是因为生病不能去种。 5. 此情多感故人知:这种深深的感情只有老朋友才能理解。 赏析: 此诗以景入情,情景交融。首句写李士端的病情
【注释】 蓑笠:用草或棕毛等制成的雨具。篙工:撑船人,这里泛指划船的人。伛偻(yǔ lǚ):弯曲身体。舣(yǐ)舟:停船。掩篷高卧听:把船篷盖上,躺在船上听雨声。清杀:清冷、清凉之意。芦花:芦苇的花,这里泛指芦花荡。底:里面。赏析:诗人以渔翁的行踪为线索,描绘出一幅风雨中归舟图。全诗语言朴实无华,不事雕琢,却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句原文 次日登舟夜值风雨复用前韵二首寄潘氏 酒兴诗情谩自深,江湖无地寄湮沉。 那知一夜山阴雪,惹起王猷访戴心。 注释解释: 次日登舟:第二天乘船出发。 夜值风雨:在夜晚遇到风雨。 复用前韵二首:重复使用了两首诗歌的韵律。 寄潘氏:把这首诗寄给潘姓的人。 译文: 第二天我乘船出发了,但当晚遇到了风雨。我一直有饮酒作诗的习惯,但我却感到自己的诗情酒兴都太过深重,无处可以寄托。没想到的是
【注释】 海棠:即海棠花。翠羽:指画在衣上的彩色鸟雀的图案,或用翠羽毛制成的装饰品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从海棠写起,接着写到“故教春睡”,再写“梦回无语”,最后以“啼杀东风翠羽禽”作结。诗人通过描绘海棠、翠羽,以及梦中所见的景物,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点明题意:“海棠”。次句点出时间:“银烛摇红照夜深”。第三句是全诗的主旨,诗人通过对海棠的描写
登临安:在今安徽芜湖县。徐景文:人名,生平不详。夕佳楼:在今安徽芜湖县。 酒入诗肠脸半酡:指酒入诗人的肠胃,使他的脸微微发红,意即酒醉。 层阑倚遍无新句:意谓诗人登上高楼之后久久不下楼。 奈此溪山景物何:意谓这美好的山水景色让人无法忘怀。 【注释】 “登”:登上 。“安”:地名,在今安徽芜湖县。“徐景文”:人名,生平不详。“夕佳楼”:在今安徽芜湖县。这首诗是诗人登上夕佳楼时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