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都非常丰富。 首句“银烛摇红院宇深”,描述了一个夜晚,院子里的灯光摇曳生辉,显得格外幽深。这里的“银烛”指的是蜡烛,而“摇红”则形容了灯光的颜色,既明亮又温暖,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同时,“院宇深”也暗示了这是一个安静、私密的空间,可能是主人为了招待客人而特意布置的。 次句“管弦声里夜沉沉”,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场景的氛围。在管弦乐声中,夜色变得更加深沉
【注】 林下:指山林。高风:指高洁的品德。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对求贤急迫心情的抒发。 首句“鸟啼花落不知春”,以动衬静,以乐衬悲,以鸟啼花落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从而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山林的向往之情。 次句“一榻清风乐趣真”。诗人在山中独处,享受着清风吹拂的乐趣。他欣赏着山间美景,品味着山水之乐,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第三句“圣代求贤今正急”
【注释】 1. 云山千叠:形容山高重叠,云雾缭绕。 2. 苕荛:一种草本植物,这里借指草木。 3. 萧寺:古寺名。南朝时曾建于此,后废。 4. 绀宇:古代建筑多用朱红色,这里指古寺的屋檐。 5. 横砌断碑:断裂的石柱。 6. 摩挲:用手指轻轻触摸。 7. 南朝: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朝代,以南京为都城,历史上与北朝并称。 8. “犹可”:还可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一座古寺时的感怀之作
【注释】 鸲鹆:一种鸟类。 幽禽:指鸟在树林中鸣叫,声音幽深。 雌和雄:这里泛指鸟的雌鸟和雄鸟。 自好音:各自发出悦耳的音乐。 樊笼:用竹篾等编成的笼子。比喻束缚人的环境或处境。 何乐:为什么快乐。 【赏析】 此诗以鸟喻人,借鸟之自由来讽喻人的束缚。诗中说:鸟儿在花间戏水双双鸣叫着,雌鸟雄鸟各自发出悦耳的音乐,这真令人喜爱。但是,如果把它们关在笼子里,又何必让它们享受山林的乐趣呢?
诗句解释与翻译: 1. 手植青松百尺高,白头方得解尘劳。 - “手植青松”指的是亲手种植的青松树,象征着坚韧和毅力。 - “百尺高”形容树木高大挺拔,象征生命力旺盛。 - “白头方得解尘劳”意为只有在年老时才能脱离世俗的烦恼。 - “尘劳”在这里指的是世俗的纷扰和劳累。 2. 茯苓堪煮花堪酿,坐听天风响翠涛。 - “茯苓”是一种中药,可以用来制作汤药或酒。 - “花”可能是指泡茶时的茶叶
【注释】 清溪:清澈的溪水。道:指“道”这个字,这里指道理和规律。逝川:即逝去的江河。夫子:孔子。无穷:无穷无尽。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历黄山时,在一处清幽的溪谷中,听溪水潺潺而悟到的道理。诗以“闻溪悟道”为题,意谓通过聆听山间溪水的潺潺声,感悟到了“道”的真谛,从而豁然开朗。首句写清溪从万山之中流出,流向大海;第二句写日夜向东奔流不息;第三句写溪水流逝,但并不令人感到哀伤
注释:夜晚在船篷下点燃灯火坐着,外面下着雨。新作的诗吟咏完毕之后,谁能和我唱和呢?只有潘君能欣赏我的诗歌。 赏析:此诗为诗人第二次乘舟夜行遇风雨时所作。首句写诗人在船上点燃灯火坐在蓬底,夜深人静,听着船篷上滴答滴答的雨声,心情非常沉重。次句写自己的诗作已经吟咏出来,但是没有谁能够和自己一起唱和。第三句写只有潘郎才能赏识自己的诗作。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注释:是谁用尺素将双清的景色写下来,五鸟群居好像有情感。如果让雌雄相互唱和,不知道哪只鸟儿向谁鸣叫。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鹡鸰(布谷鸟)的生活习性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首句“谁将尺素写双清”,以尺素为比,描绘了春日里清澈的溪流。次句“五鸟群居似有情”,则以五鸟比喻成群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生机勃勃、鸟语花香的喜爱。第三句“若使雌雄相唱和”则进一步描绘了春日里万物生长的美好景象
诗句释义与译文: 赵仲穆画马二首其一 千金骏骨岂寻常,冀北群空见一良。 莫遣画师徒画肉,九方原不辨骊黄。 注释: 1. 赵仲穆:宋代画家邓林,字楚材,因画龙而闻名。 2. 千金骏骨:指珍贵的骏马,形容其骨骼非凡。 3. 冀北群空:指冀北地区,一个产马的地区。 4. 一良:表示只有一匹好马。 5. 莫遣画师徒画肉:意思是不要只画出马的外形而忽略了内在的精髓。 6. 九方:可能指的是绘画技巧或风格
秋江独钓二首 借问沧浪老钓徒,终朝垂钓得鱼无。 连鳌须入任公手,莫谓虚名负壮图。 注释: 借问:向别人询问。沧浪:指江湖、水边,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终朝:整天。得鱼无:没有得到什么鱼。 连鳌:传说中巨大的鳖。须:需要。任公:即任公山,位于今江苏南京市北,因山上有任公祠而得名。云台事业迹如扫:意为他的事业如同被风吹散的烟雾一般,无法追寻。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