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诗句释义与译文: 赵仲穆画马二首其一 千金骏骨岂寻常,冀北群空见一良。 莫遣画师徒画肉,九方原不辨骊黄。 注释: 1. 赵仲穆:宋代画家邓林,字楚材,因画龙而闻名。 2. 千金骏骨:指珍贵的骏马,形容其骨骼非凡。 3. 冀北群空:指冀北地区,一个产马的地区。 4. 一良:表示只有一匹好马。 5. 莫遣画师徒画肉:意思是不要只画出马的外形而忽略了内在的精髓。 6. 九方:可能指的是绘画技巧或风格
诗句输出:老翁何事苦垂竿,霜落吴江水已寒。 译文输出:老翁为何如此执着地垂钓,霜降的吴江已经变得寒冷。 注释输出:霜落(天气变冷),吴江(地名),苦垂竿(非常执着地垂钓)。 赏析输出:此诗以老翁垂钓为画面,描绘了一幅清寒的秋江图景。首句“老翁何事苦垂竿”,直接点明主题,展现了一位老者执着于垂钓的生活态度。次句“霜落吴江水已寒”,进一步描绘了霜降后江水的寒冷
秋江独钓二首 借问沧浪老钓徒,终朝垂钓得鱼无。 连鳌须入任公手,莫谓虚名负壮图。 注释: 借问:向别人询问。沧浪:指江湖、水边,这里泛指广阔的水域。终朝:整天。得鱼无:没有得到什么鱼。 连鳌:传说中巨大的鳖。须:需要。任公:即任公山,位于今江苏南京市北,因山上有任公祠而得名。云台事业迹如扫:意为他的事业如同被风吹散的烟雾一般,无法追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禽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诗句解读: 1. “淡淡春山翠黛横”:描述的是画面中春山的颜色,用“翠黛”来形容,既表现了颜色的淡雅,也暗指女子的眉形像春天里的山一样秀丽,黛色的眉毛在淡淡的春色中显得更加鲜明。 2. “生来娇态自天成”:强调的是鸟儿或画中的鸟天生拥有的美丽姿态,这种美是自然赋予的,无需人为雕饰。 3. “何曾一日教人画”:表达了一种观点
窃脂 腊前江梅已放,双鸟犹嫌春信迟。早晚园林红绿遍,穿花度柳自娱嬉。 注释: 窃脂:窃取油脂,比喻窃取。 江梅:江边之梅花,此处借指梅花。 已放:已经开放。 窃脂:偷取油脂。 犹嫌:还嫌。 春信:春天的讯息。 早晚:不久之后。 园林:指庭院或公园。 红绿遍:形容红色与绿色交织,覆盖了整个园子。 穿花度柳:形容鸟儿在花丛中穿梭,飞越柳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窃脂”为题,寓意深长
注释:竹溪图:描绘了潇湘烟雨中竹林的景象。城中无竹令人俗,寸土如金不可栽:城里没有竹子会显得庸俗,一寸土地如同金子一样珍贵,不能随意种植。谁向潇湘烟雨里,挥毫移出万竿来:是谁在潇湘的烟雨中挥笔,画出了如此多的竹子。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夸张,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向往。诗人用“城中无竹令人俗,寸土如金不可栽”两句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厌倦。而“谁向潇湘烟雨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东篱昨夜菊花开”,“菊”即菊花,古人常以菊比喻隐士高洁的志节,此处指陶渊明。陶渊明爱菊,他爱菊也自比菊。陶渊明《饮酒·其四》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里的“结庐”就是种菊的“东篱”
【注释】 翠罗襟袖:指穿着的衣裙。风:形容牡丹的风姿。娇:美丽。兰麝锦囊:指花蕊中散发的香气。不结:没有用线结成。擅心:即散心,散尽。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牡丹,但诗中没有直接描绘牡丹的外貌和神态,而是通过写人来衬托牡丹的美,这是此诗的一个特点。 “翠罗”,是鲜艳的绿色;“襟袖”,即衣服,这里指的是衣服的颜色。“风”字,点出了牡丹的风姿。“起飘飘”,形象地写出了牡丹随风摇曳的姿态。“斜倚东风”
【注释】 雨:雨纷纷落下。 粉红狼藉:像粉红一样狼藉的残妆。 晓妆:早晨起床后梳妆打扮。 倦倚阑:疲倦地靠在栏杆上。倚,依靠。阑,栏杆。 自是:自然是由于。 绛罗衫袖薄:绛色的罗衣袖子很薄。 不胜:承受不住。 憔悴:形容人瘦弱枯憔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伤春惜春的词,描写了一位美人在春天里为春寒所苦而憔悴的形象。 上阕写美人初春的情态。“粉红”二句点明时间是在春天
【注释】 菖蒲:水草名,茎叶有香气。 灵根九节:指菖蒲的根茎。九节,指根节分九节。 多栽水石边:《列仙传》载,安期先生常居水下石上。此句意谓多栽菖蒲于水中石旁,以期延年益寿。 传妙诀:传授高深不传之秘法。 凡骨:凡人的身体。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在水石旁栽种菖蒲以求长寿的传说。 首句“灵根九节可延年”,写菖蒲的根茎有九节,可以延年。九节,即根节,是说菖蒲有九个根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