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松菊正宜秋,典午衣冠尽姓镏。
长啸一声赋归去,清风高节振林丘。
【注释】
1.渊明归去图: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和《五柳先生传》。
2.柴桑: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家世,在江西九江县柴桑。
3.松菊:即“松菊延年”,语出《论语·季氏》,典出《晋书·陶潜传》,表示高洁的节操。
4.典午:典、午二字均为古时帝王年号,此泛指汉魏时期。
5.衣冠:古代官员的服饰与冠冕。
6.镏:指金缕玉衣,古代贵族所穿的一种丧服。
7.林丘:山林丘壑,指隐逸生活。
8.【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陶渊明的赞颂之作。诗的前两句写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后两句写陶渊明归隐后的精神风貌。全诗语言简练,意蕴深长,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高尚品质的敬慕之情。
【译文】
东吴灭亡,天下大乱,
陶渊明隐居柴桑,过着清贫的生活。
他身穿粗布衣裳,头戴葛巾,
在山野里采菊种豆,悠然自得。
他以“松”为友,以“菊”为伴,
过着清高而长寿的生活。
陶渊明虽然离开了朝廷,
但他的精神却依然昂扬。
他高声吟咏着《归去来辞》和《五柳先生传》,
抒发着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
陶渊明的品德和精神,
就像清风一样,吹拂着山林丘壑,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
【赏析】: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面对社会的黑暗腐败,他选择了退隐山林,过一种简朴的生活。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人们。这首诗就是对陶渊明的赞美和敬仰之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