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潮到富春还,逆水移舟寸步难。
不是仁风送帆力,七程何日到常山。
【注释】
黄方伯:指明末诗人黄道周,字角海,号幼学,福建侯官人。崇祯进士,以忠烈闻名。饶泰政:即饶时敏,字泰政,号青螺居士,浙江绍兴人。钱塘潮到富春还:指钱塘江的潮水涨到了富阳。逆水移舟寸步难:指顺流而下的船在逆水上行,很难前进。仁风:比喻良好的政治环境。仁政:良好的统治政策。帆力:帆船上的风力。七程:指从杭州到富阳的路程有七站。何日到常山:何时才能到达常山。常山:今属浙江衢州市。
【译文】
钱塘江潮涌到富阳城下,顺流而下的船只要过富阳,十分困难。没有仁政和好的政治环境,即使有七程路程也要到不了常山。
【赏析】
《钱塘潮》是一首咏物抒怀诗。作者借对钱塘潮的描述,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之情。
“钱塘潮到富春还,逆水移舟寸步难。”首句写钱塘江潮涌至富阳城下,顺流而下的船只难以通行。次句写顺流而下的船只因逆水而无法前行。这里既写了客观情况,又暗含了诗人对当时朝廷不能施行仁政、阻碍漕运的不满。
“不是仁风送帆力,七程何日到常山。”第三句是说,如果不是朝廷实行仁政,那么船只即使有了好的风力也难以行驶。最后一句写如果朝廷不施行仁政,即使船只能够到达常山,也不能长久停留。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景中寓情,情中有景。通过描写钱塘潮的景象,表达了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