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解析】 题春江送别卷莺啼燕语瘴江春,为客他乡别故人。此景此情相感处,丈夫无泪亦伤神。 莺啼燕语,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江边;他乡,诗人的故乡。为客,远离家乡。他乡别故人,即指作者在外地与亲人分别的情景。瘴江,南方多山多水的地区,气候温暖潮湿,容易滋生瘴气,所以这里用“瘴”字来概括南方的特点。春江,泛称江流之水。春意融融,莺声婉转,燕语呢喃,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景此情相感处”,意思是说
【注释】 梅月图:指唐人李商隐的《嫦娥》。 白凤:即白鸾。古代传说中的神兽,驾着玉輧。輧,车辖。 姮娥:即嫦娥。 许飞琼:即仙女许飞琼,传说为月中的仙女。 广寒宫阙:指月宫中的宫殿。 万斛:形容香气浓郁如万斛之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嫦娥的诗。全诗以“月”为题,描绘了广寒宫的寥寂和嫦娥夜访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月亮、月亮上的景物和神话故事的深刻理解与感受。 首句写白凤驾着玉輧,向月亮驶去
【解析】 此诗是作者借题发挥,表达自己不慕富贵、追求真才实学的人生态度,并表达了他希望有人赏识自己的才能的心愿。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远空灵,富有哲理,耐人品味。“枯木”句,诗人自比为枯木竹石,表示自己虽身遭挫折却仍不改其志。“嶰谷参差玉未裁”两句,写自己虽被弃置不用,却仍有才华未得施展。“匠石”四句,诗人想象自己若能遇到能赏识自己才能的人,那该多么令人欣慰。 【答案】 枯木
【解析】 “春到江南几许时,东风未报故人知”:春天来到江南有多久,东风还未吹散旧日的相思。“陇头便使何当发,欲折馨香寄一枝”:陇上早有信使来报讯,我正想折一枝梅花寄与君。“陇”在古代是指陕西、甘肃一带,这里指陇山,即今六盘山。陇头指陇上的驿道。“何当”意为“什么时候”。 【答案】 译文: 春色来到江南有多少日子了,东风尚未将我的思念吹散。陇上的信使早有消息传来,我想折一枝梅花寄给朋友。赏析
【诗句释义】 题进士郑良所藏画二首折梅枝 十里湖堤未放春,寒崖惊见一枝新。 风吹琼佩飘飘举,疑是瑶台月下人。 【译文】 湖堤十里还未曾解冻,在寒冷的崖壁上忽然发现了一株新的梅枝。 梅花被风轻轻吹动,像仙女手持玉佩一样飘然起舞。 我怀疑那是月宫中嫦娥的倩影。 【赏析】 此诗写诗人看到郑良所藏画中的折梅枝而联想到的。 “湖堤十里未放春”,以景衬情;“寒崖惊见一枝新”,则以特写镜头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
【注释】梁仲高:名士,有收藏古物之癖。汉远古树木竹:汉代的竹简。毸(zhuó):羽毛。凤羽:凤凰的羽毛。拂云:飘动在云中。屈曲:曲折蜿蜒。屈曲珊瑚:指珊瑚树。蟠(pán):盘曲。词林挥翰手:指文人雅士挥毫写文章的手。词林:即文林,指文人墨客。传与世人看:传给世人鉴赏。 【赏析】这首诗以咏物为题,写的是一幅图画。画中描绘了一只凤凰的羽毛,在云间飞舞,然后又飞向海中的珊瑚树上盘曲盘旋,再由海中飞回
【注释】: 1. 墨梅:用墨汁点染的梅花。 2. 东风桃李不禁看:指春风和煦,百花盛开,而桃花李花却禁不住观赏。 3. 故约南枝共岁寒:故约定在寒冷的冬天一同开放。 4. 只恐庙堂求鼎实:只担心朝廷里有人要求献上真正的人才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5. 高楼吹笛汝心酸:你住在高楼中吹奏着笛子,心中一定感到悲哀。 6. 赏析:诗以“墨梅”为题,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前两句写梅花傲霜斗雪,不惧严寒
【注释】: 1. 北辙南辕:意谓南北方向相反,喻指背道而驰。 2. 二十年:指诗人与友人分别已二十载。 3. 清梦:一作“清影”。 4. 林泉:山林和泉水的合称,此处指隐士居住的地方。 5. 青山红树:形容山色鲜明,树木葱郁。 6. 西风里:秋风里,借以表达秋天的气息。 7. 披图一洒然:披览图画后心情非常畅快的样子。 8.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通过对友人所画山水图的描写
注释: 行人的心情像江水一样急切,船夫的心却像白鹤那样悠闲。 不知还有多少长亭之外的道路,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的山中。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舟子的心情。“行”是动词,表示行动的意思,这里指行人,也指诗人。“意”,指心情。“似江流急”,比喻行人急于回家的心情。“舟子心如白鸟闲”,比喻船夫对工作不慌不忙的态度。“白鸟”是一种小鸟,这里用来形容船夫的心地非常平静、悠然自得。“短长亭外路”
注释:南风轻轻吹拂着老去的碧绿琅玕,两只神鸟振翅奋扬羽翰。百尺珊瑚生长在海底,可人移傍玉屏观赏。 赏析:诗人用“南风”和“双凤”作为引子,引出了下文对珊瑚的描述。首句中的“碧琅玕”是形容珊瑚的颜色,而“双凤毸”则是形容珊瑚的形状,像两只神鸟一样,翅膀张开,羽毛丰满。第二句中“百尺珊瑚生海底”,描绘了珊瑚生长的环境,海底的珊瑚高可达百尺。最后一句中“可人”则表达了诗人对珊瑚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