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注释: 红尘:指尘世,世俗。白云关:指山名,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箕山:即箕阜山,在今安徽省阜阳市东南。瓢:指风瓢,一种用葫芦制成的风琴,可以吹奏出各种曲子。万虑:一切杂念。惟夜留月照箕山:只有夜晚月光映照着箕山。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喜爱为主题,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首句“弃瓢图”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行为,他抛弃了世俗的生活,追求自然的美好
万籁无声夜气顽,六花飞白满溪山。 冲寒小艇来何处,可是王猷访戴还。 注释: 万籁:所有的声音,万籁指的是各种声音。 夜气:夜晚的寂静氛围。 六花:形容花朵盛开的景象。 飞白:形容雪花飘落的样子。 满:充满。 溪山:指山水之间。 冲寒:在寒冷中。 小艇:小船。 来何处:从哪里来。 可是:表示可能。 王猷:历史上的人物,以喜欢游赏山水著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景诗
注释:三径秋来(指秋天到来时)我产生了新的赏菊兴趣。柴桑(地名,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南)去后属于何人?现在还未到休官的日子,姑且向西风看看写生的菊花。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赏菊时有感而作。诗题中的“题”字表明作者只是对所画的菊花题了一首诗而已。全诗以景托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首句“三径秋来发兴新”,说明秋天的到来使作者产生新的赏花兴趣。第二句“柴桑去后属何人”
【解析】 “百卉”是百花,“寒未敢开”是指百花尚未开放。“占□魁”指的是梅花在冬天傲立雪中,独占鳌头。“暗香疏影”指的是梅花散发出的幽香与疏落的树影。“孤山处士”指的是陆游,他在绍兴任上时,曾写过《卜算子·咏梅》。“来”,是来到这里的意思。 【答案】 ①百花还未开放,梅花已经傲立雪中; ②香气和树影疏朗淡雅; ③待到梅花开时,孤山处士会来到这里观赏
【题解】此诗为诗人怀念故乡而写,以四景为题。 秋山风月有馀清,秋水船如镜里行。 秋山、秋水是作者家乡的风光,故称“四景”。 秋山风月:指秋天的山川景色和月夜的月光。 馀清:指秋天的山水景色还带有春天的气息。 秋水船如镜里行:指在清澈的秋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 此景别来今十载,画图相对不胜情:指作者已经离开故乡十年之久,但每当看见画中的景物时,还是禁不住感慨万千。 【注释】 题:题咏。 四景
【注】困人:使人困倦;名场:指功名利禄的角逐。 【赏析】此诗是一首写诗人在山水胜景中悠然自得的生活,抒发了诗人归隐田园、不与世俗争名夺利的情怀。 首联“困人天气日初长,临水亭台分外凉。”意思是说这天天气很闷热,但因为天气闷热,所以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而临水亭台又格外清凉宜人。 颔联“纵倚风窗终日睡,也无一梦到名场。”意思是说即使整天躺在床上睡觉,也做不出什么好梦来,因为梦里没有名利之争。
【注释】朔风:北风。京华:北京,古称京师或中土;今指首都北京。别:离别。寒:冷。乡国:故乡、家乡。君:指诗人的丈夫。梦:幻想。画图:绘画作品。 【赏析】这是写妻子思念夫君,盼望其早日归来与她共度良宵的情景。首句“朔风吹雪晓漫漫”,是说朔风呼啸,天降飞雪,拂晓时分大雪纷飞,整个京城笼罩在一片茫茫白雪之中。次句“共住京华几岁寒”,则点明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共”是一起的意思,“京华”即京城,指北京
注释: 欢溪遇雨水沄沄,十里青山半是云。 欢溪:欢乐的溪流。遇水即发,遇雨则涨,故称“遇”。 沄沄(yún):水流声。 青山:山色。 伯牙:春秋时晋国的善弹琴人,相传他的琴声能感动鬼神。 徵君:指知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首句写欢溪遇雨,水流声如诗如歌,让人陶醉其中;次句写青山倒映在水面上,仿佛半座青山在云端飘渺,给人以遐想空间;第三句写伯牙弹琴,琴声悠扬婉转,如同泉水叮咚
【注释】 东风吹暖入荷衣:东风温暖,吹拂着荷花的衣服。 功业未成玄鬓改:指功业未成,却白了头发。玄鬓,指黑色的头发,这里代指白发。 他乡虽乐不如归:虽然在异乡快乐,但不如回到家中。 【赏析】 《题四景画》是宋代诗人方岳的作品。方岳(1127-1203)字子方,号秋崖,信州玉山县(今属江西上饶)人。南宋文学家、词人、诗人,爱国诗人。有《秋崖先生文集》。 这首七绝诗前两句写景抒情兼议论
【注释】 题四景画:这是一首题画诗。题,写;画,指画有四幅景物的屏风画。 白云红树隐峰峦:山间白云缭绕,红色的树丛隐蔽在山峦中。 曾记南阿赋考槃:曾记得在南阿这个地方吟过《考槃(pán)》这首诗。 此景别来归未得:这里的景色已经好久没有见到了。 西风写向画中看:西风吹拂下,把眼前的景色描绘在屏风画上。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首联两句,诗人通过“隐”、“未得”,写出了自己久客异乡、不得回归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