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
【注释】 伐木:伐去树木,指隐居。 歌残:歌声已尽。 利交:利益之交。门巷:门第。 岁寒:比喻危难之时。有约:有所约定。 披图:展图。眼独青:目光独明,表示心志不移,仍坚持节操,不随流俗。 【赏析】 诗题“题寒岁三友图”,意谓题写《岁寒图》以表三友之意。所谓三友,即松、竹、梅,此诗即是咏梅。 首句“伐木歌残友道轻”,言诗人隐居山林,砍伐木材,歌声已经唱尽,而其人却仍然坚持自己的志向和操行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风满长林雨满城:这句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风和雨都很大,使得树木被吹得摇曳生姿,树叶被风雨打得沙沙作响,整个树林都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同时,雨水也打湿了城市的街道和房屋,给人一种秋雨绵绵的感觉。这里的“长林”可能指的是茂密的树林,而“雨满城”则形容了雨水弥漫的情景。 2. 重阳时节送君行: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注释】 (1)题渊明归来图:这是一首题画诗,写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情景。 (2)十载驱驰半九寰:陶渊明归隐后,曾做过“彭泽令”,共三年。 (3)热官犹道冷官闲: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但因不愿同腐败的官吏为伍,就弃官而去,归隐田园。 (4)自惭不似休官者:陶渊明归隐以后,没有像其他辞官的人那样去享受清福,而是过着贫困的生活,所以自己感到惭愧。 (5)白眼林泉看世间: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后
【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归羊城(今广州)的友人的山水诗。全诗共两首,此为第二首。 【注释】 数椽茅屋:指几间简陋的房子。茅屋:茅草盖的屋子,这里借以代称简陋的住房。锁:关、锁住。烟霞:云雾和彩霞。苍崖第几家:指苍翠的山崖上有几户人家。第:排行次第,这里指排名第三。卖药修琴:典出陶渊明《归去来辞》。陶公在归隐田园之前,曾“学道于太室,读《老子》五千文”,后来“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山水画前观赏良久,情不自禁地挥毫题写了四句话。 “春山无伴独相寻”,描绘了一幅孤寂而宁静的山中图景。诗人独自漫步在这春日的山林之中,没有伴侣相伴,只有他一个人在寻找着什么或等待着什么。 “欲觅知音听鼓琴”,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期待。他想找到一个能够理解他、欣赏他的人,一起坐下来聆听那悠扬的琴声,感受那份难得的宁静和美好。 “翠壁苍崖千万仞”,描述了山峰的高峻和险峻
【注释】: 题金尚书所藏画四首石榴山鹊 黄雀风长雨洗枝,花残莺老已多时。 红榴满树鸣山鸟,别是园林一段奇。 【赏析】: 《全芳备祖》,又名《全芳谱》。明万历年间刊印,共三卷,作者不详,成书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书中收列了当时名花异卉一千三百种,并附以图说,分类叙述其形态、品种及生长习性等。 诗的首句“黄雀风长雨洗枝”,描写了黄雀在风雨中飞舞盘旋的情景。黄雀是诗人喜爱的一种小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共有四句,每句七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红日三竿照海棠,睡痕犹浸露华香。 注释:红色的太阳高悬在天空,照耀着海棠花。海棠上的睡痕还残留着清晨露水的香气。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景象,红日高悬,照亮了整个大地,使得海棠花上的睡痕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这里的“海棠”和“露华香”都是春天的象征,通过这两个元素的结合,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
注释: 水光山色映楼台,浓绿园林绝点埃。 我有浮瓜沉李约,隔江人泛酒船来。 译文: 水光山色映衬着楼台,浓密的树木和绿色的园林没有一点灰尘。 我们有在夏天吃瓜、喝凉酒的约定,隔着江水的人正在划着船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将水光山色与楼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夏日生活的描述,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注释: 红紫绚烂地盛开着春天,又醉又醒之间。洗妆的人是谁能把玉壶倾倒?寒泉难道能言的鸟儿,在东风里诉说着相思之情。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女子对远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牵挂。诗中通过“石榴花”这一意象来表达这种情感。石榴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通常代表着爱情、美丽、热情等美好事物,因此石榴花常常被用来象征情人之间的感情。诗中的主人公似乎就是那位女子,她以石榴花自喻
夜泊南昌的诗意描绘了诗人在南昌夜晚泊船的情景,通过对这一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具体如下: 1. 诗词原文: 楼上笙歌沸夜阑,楼前帘幕护春寒。 曲衣聊博一宵醉,慰我齑盐十载酸。 2. 译文注释: - 楼上的笙歌声声入耳,夜已深却依旧热闹非凡。 - 帘幕低垂,如同春天的守护,为夜增添一份暖意。 - 穿着华丽的衣服(曲衣)来享受这短暂的欢愉,以此安慰自己那些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