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信孺
【注释】 1. 波罗蜜:梵语的音译,意为佛果。 2. 博望槎:即槎木,相传为东汉初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所乘之木船(见《汉书·张骞传》)。 3. 三百馀篇:指汉代东方朔所著辞赋三十馀篇。 4. 张华:晋代文学家,有《翰林诗》。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博望槎作比喻,赞美了波罗蜜果之大、之美。 诗的前两句写波罗蜜果大而圆实。诗人用“累累”来修饰,突出了果实多而且大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概括内容要点,把握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象,在此基础上结合重点诗句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加以赏析。 马鞍山:即马鞍岭,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东临长江,西接皖江,南连句溪河,北濒长江。为大别山脉主峰之一。此山形势险要,自古有“天堑”之称。唐元和中,李渤游历至此,作《马鞍山记》云:“马鞍之山,高百尺,望若马鞍状
诗句原文: 海门高并两峰寒,大艑轻帆自往还。 译文: 海的门很高,与对面的山峰相接,山势陡峭寒冷,一艘大船轻轻扬起帆,自由往来。 注释: - 海门高并两峰寒:描绘了海门高耸入云,与对面的山峰相连,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大艑轻帆自往还:描述了一艘大船在宽阔的海面上轻松地扬起风帆,自由地往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海景的诗,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大海的壮阔和船只的自由
【注释】浴日亭:亭名,位于蓬莱。下临无际之涛声,令人惊心动魄。坡仙(苏轼):指诗人苏轼,字子瞻。江山助:自然风光的壮美助力。八语:八次写词,八次抒发豪情。 译文:在蓬莱的浴日亭,亭的高度几许高?下临无际之涛声,令人惊心动魄。坡仙想得江山助,八语端为天下豪。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浴日亭的景色和诗人的豪放情怀。首句“亭倚蓬莱几许高”,形象地描绘出浴日亭的高耸入云,如同蓬莱仙境一般
灵化寺 黄木湾前一亩宫,庙灵规地古来雄。 江头不见风雷恶,多谢禅师受戒功。 注释: 1. 黄木湾前:即指黄木湾这个地方。黄木湾是古代地名,这里泛指某个地方。 2. 一亩宫:形容庙宇的规模不大,但庄严而宏伟。一亩指的是土地面积,宫则是指庙宇。 3. 庙灵规地古来雄:庙宇的神灵威严,规则严正,自古以来就显示出它的雄伟。 4. 江头不见风雷恶:在江边,没有看到风雨雷电等恶劣天气,意味着天气晴朗。 5.
铜鼓 石鼓嵯峨尚有文,旧题铜鼓更无人。 宝钗寂寞蛮花老,空和楚歌迎送神。 注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石鼓上仍然刻有文字,但是它已经被人遗忘了,不再被人使用。而那些被人们视为贵重物品的宝钗,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更加寂寞,因为它们已经被人遗弃,无人再珍惜。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石鼓和宝钗这两种古代文物的命运。石鼓作为古代的武器,曾经被人们广泛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不再被需要
注释: 四渎:指黄河、淮河、长江、济水这四条大河。初分有物尸:最初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后来经过人工划分。天开地辟共为期:自然界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都有定数。齐东野语:指一些荒僻地区的无稽之谈。请诵昌黎十丈碑:意思是请你朗诵一下韩愈的《石鼓歌》。昌黎,即韩愈,唐朝文学家。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形成和人类的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诗中通过对比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南海庙 官阙参差海上开,吐吞波浪起风雷。 英灵万古无宗社,奚丑区区何足摧。 注释:南海庙位于海上,建筑参差错落。海浪翻滚、波涛汹涌,如同风雷在海面上激荡。南海庙的英灵永垂不朽,世代传承,他们没有固定的家国或宗族,为何要被摧毁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南海庙宏伟壮丽景象的诗。诗人以宏大的气势勾勒出南海庙的雄伟景象,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南海庙的辉煌与神圣。同时,诗人也在表达对南海庙英灵的敬仰之情
白云洞 金刹凭陵尺五天,胜游何必羡登仙。 安期想见身千亿,汗漫人间若个边。 【注释】 金刹:指寺庙的屋顶,这里指寺庙。凭陵:依傍着。天:指天空。 胜游:美好的游览。羡:羡慕,仰望。登仙:成仙,升入仙界。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神仙名,相传为战国时人。 想见:希望看到。身千亿:身体有千亿个。汗漫:漫无边际,形容非常宽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白云洞后有感而作的。白云洞是著名的道教宫观之一
陵山 龟趺无处问行踪,惆怅连江荔子红。 铁铸崔嵬真大错,骊山铜柱久成空。 注释: ①龟趺:指古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兽,形状像乌龟。 ②连江:指江河相连的地方。 ③骊山铜柱:指骊山的铜柱,是秦始皇为纪念他统一中国而建的一座高大的陵墓标志。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秦始皇陵墓的感慨。诗的第一句“龟趺无处问行踪”,意味着秦始皇的陵墓在何处已无法寻找到踪迹,因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