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淑
《咏西湖》 吴岩子,徵和起句原韵。 榻占西湖第一楼,垂帘落影咽云流。 含香燕入歌声里,避月花飞点案头。 鹫岭青来描锦字,蒹葭碧处系春舟。 阮公清啸江生笔,赢得轻烟纸上幽。 注释: 1. 这首诗的作者吴岩子,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其诗作多以描绘西湖美景为主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 2. “榻占西湖第一楼”指的是西湖边有一座非常有名的楼阁,它占据了西湖中最佳的观赏位置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长堤梅格渐生香,叠入奚童旧锦囊。 - 注释: 长堤上的梅花开始散发出阵阵香气;将这香气层层叠加后放入了奚童(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使者或邮差)的旧锦囊中。 -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梅花盛开的场景,同时通过“渐生香”和“叠入锦囊”这两个动作,传达了梅花香气浓郁且持久的特点。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离绪征帆寒雁远,移文秀笔淡山光。 - 注释: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读懂全诗,把握诗歌的主旨;然后逐句分析其运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主题进行赏析。本题主要考查炼字、借景抒情。“长门春锁月溶溶”,以“锁”字形容春天将长门宫的门封锁起来,用一“锁”字,既写出了长门宫春寒料峭,也表明了长门宫中人被长期幽禁,不得自由。“绣柱金铺翠自封”“忽听马啼惊欲曙”,写长门宫内陈设华丽,雕栏玉砌
【注释】 蓬门:指简陋的门户。骨傲岂随俗:骨气高傲,不随世俗。宁攀山鬼邻:宁愿攀附山鬼为邻。舒云:展开云雾。聊:姑且、暂且。集叶:聚集树叶。戏为茵:以树叶作地垫。凤岭:凤凰岭。知难效:知道做不好而勉强去做。鹿门:地名,在今湖北襄阳附近。残篇:指残缺不全的书稿、诗稿或文章。 【赏析】 此诗写自己不慕荣利、安贫自守的思想。开头两句说:“骨傲岂随俗,宁攀山鬼邻。”说自己高傲的骨气并不随波逐流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1句:“西泠月落板桥霜,衰柳长堤只自伤。” - 注释:西泠是地名,这里可能是诗人的别称。板桥是桥梁的名字。霜,表示时间已经入冬。衰柳和长堤都是秋天常见的景象,此处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季节的哀愁。 - 译文:西泠的月亮在板桥上空落下,长堤上的柳树披上了霜雪,只有诗人自己在伤感。 第2句:“几日穷愁兼别怨,一帆秋色带斜阳。” - 注释:穷愁指的是长期的悲伤和不满
王端淑《汉宫词》赏析 在王端淑的《明妃梦回汉宫次浮翠轩吴夫人韵》一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妃王昭君出嫁到匈奴和亲的历史故事,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内涵。 “一自明妆出未央,空留遗恨在昭阳。” 开篇即点明王昭君的身份与背景,她从皇宫深处出走,带着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却不得不远赴他乡。“遗恨”二字,表达了昭君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不舍,也透露出历史的残酷和个人的悲剧。 “琵琶曲尽关山泪
邻妇 鸟声初啭堕花春,静女幽妆采落蘋。 脸映芙蕖娇且艳,眉修清月淡无尘。 一泓秋水留西子,半幅轻绡写洛神。 秀色共餐饥可乐,不才忝已在东邻。 注释: 1. 鸟声初啭堕花春:鸟鸣声在春天开始时回荡。 2. 静女幽妆采落蘋:一个静谧的女孩用轻妆描绘着落英缤纷的水面。 3. 脸映芙蕖娇且艳:女孩的面容映衬着荷花的美,既娇艳又美丽。 4. 眉修清月淡无尘:眉毛修整得如同清澈的月亮,没有一丝尘埃。 5.
这首诗的标题是“雨中桃花”,诗人通过对桃花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 第一首诗“寒风微透入凄清,过雨夭桃色易倾。”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寒风中桃花凋零的景象。寒风透入凄凉,过雨夭桃色易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之情。 第二首诗“莺湿羽衣怜艳冶,苔伤花影谱心旌。”描述了燕子在雨后湿润的羽衣上停留,欣赏着桃花的美丽,而苔藓却因为花儿的影子而感到痛苦
注释: 为龚汝黄题画,都是让画师用淡墨勾勒出山峰的浓淡。 孤亭秋色,树色深秋,孤亭在云深处,山色苍茫,一片秋意。 写此数峰青,写几座山峰的颜色是青色; 倒逐扁舟去。扁舟顺流而下,与山影相随,仿佛要随船而去。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在描绘了一幅秋色中的孤亭和几座青山之后,又进一步描绘了这画面上的意境。"写此数峰青,倒逐扁舟去",诗人巧妙地运用想象,把山的轮廓、颜色,以及山影
【注释】 代:代替。睿子:指代自己的儿子。怀玉尺:比喻兄弟之情深厚,如玉尺一般。弟:指弟弟。 凋残:凋谢零落。花萼:指花朵的嫩叶。芳丛:花丛。 嗟尔:叹息声。天涯:天边的路。我孰同:你与我共同。 鸿雁:比喻远方的亲人。序:排列次序。离:离别。悲夜月:因别离而哀伤夜晚的明月。 鹡鸰(jíqíng):一种鸟,古人常用以比喻兄弟。诗就泣东风:写诗寄托思念。 萦牵:纠缠牵挂之意。梦隔西江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