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题目为《挽张正应》。下面我将逐句解释这首诗。 第一联:海门昼夜吼奔雷,却立吴山亦壮哉。 - “海门”:指钱塘江口,位于杭州,因地近海边而得名。 - “昼夜吼奔雷”:形容钱塘江潮水汹涌澎湃,如同日夜怒吼的奔雷。 - “却立吴山亦壮哉”:形容站在钱塘江边远望之景,也显得壮观雄壮。 第二联:前殿神仙三岛邃,正门阊阖九天开。 - “前殿”:指的是宫殿的前部
注释:人生不能再次经历,怎么知道其中的艰难和危险。看您这一幅巨轴画,何止是像庐山一样多。 赏析:诗人借观画来抒发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观画为由,借题抒怀,表达出自己对人生艰难险阻的深刻认识。诗中“书刘定夫诗轴”表明这是刘定夫的作品,而“观君一巨轴”指的是观看这幅大作。通过对比,诗人感叹自己无法经历这样的险阻,从而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最后一句“奚啻百庐山”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的翻译和赏析。解答时要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根据要求进行作答。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既考查了诗句的翻译,又考查了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还考查了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主要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选项所涉及诗句的内容作答即可。 “讲习岂无乐,钻磨未有涯”,大意为:学习难道没有快乐吗?钻研学问没有止境吗? “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大意为
鹅湖和教授兄韵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 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 注释: 鹅湖:即鹅湖寺,位于今浙江建德市西南20公里的洋镇境内。 和:应和;唱酬。此指作诗。 教授兄:诗人的朋友王迈(1486-1539)字子远,号南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兴哀:兴起悲哀之情。 宗庙:古代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
【注释】 和:应和 喜雪:对大雪的欢喜 畴昔:以前 诗囊:指诗人的诗歌集 悭(qiān):吝啬 琼瑰:美玉 枵然(xiāo rán):空旷无物的样子 才华:才学 落:落后于 诚实:真诚、诚实 腊雪:指冬天的雪 春雪:春天的雪 廪庾(lǐ nǔ):古代官仓名,此处指仓库 家家:每家每户 赡(shàn):供给 九年:指九年不收赋税的年景。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黄司业而作的。首联点题
注释: 1. 疏山道中:在山路旁的稀疏的树林中行走。 2. 村静蛙声幽:村庄静谧,只有青蛙在叫唤的声音显得有些幽深。 3. 林芳鸟语警:树林里花香鸟语,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4. 山樊纷皓葩:山上的野花繁复,色彩洁白如玉。 5. 陇麦摇青颖:陇上小麦随风摇曳,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景象。 6. 离怀付西江,归心薄东岭:我把离别的心情寄托在西边的江河,把回家的心思寄托在东边的山岭。 7. 忽念饥歉忧
仰首攀南斗,翻身倚北辰。 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
我家应天山,山高数万丈。 上开园池美,林壑千万状。 山西有龙虎,烟霞耿相望。 寒清漾微波,暖翠团层嶂。 天光入行舟,野色随支杖。 吾党二三子,幽赏穷清旷。 引兴谷云边,题名岩石上。 碧桃吹晓笙,白鹤惊春涨。 一笑咏而归,千载应可尚
灵华兮英英,芝质兮兰形。琼葩兮瑶实,冰叶兮雪茎。 石室兮宛宛,苔茵兮菁菁。阴长松之偃蹇,带飞瀑之琮琤。 实青端而黄表,眇中藏而不矜。匪自昭其明德,羌无愧兮畴能
平分浙江流,东境浮海角。 其民仰鱼盐,久已困征榷。 麦禾与桑麻,耕锄到峣埆。 往岁比不登,场圃几濯濯。 荒政劳庙谋,赈廪开数数。 饥羸不待饱,共感君泽渥。 仁哉覆育恩,所恶吏龌龊。 教诏弥谆谆,听受祇藐藐。 何知国与民,足己肆贪浊。 流离且未还,已复事椎剥。 按察殊未曾,圣主独先觉。 重贻宵旰忧,顾盼求卓荦。 君固岷峨英,怀抱富荆璞。 迩来奏对语,朝阳鸣鷟鸑。 锵然历帝聪,简记谅已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