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文珦
【注释】仙家:道教中修炼得道成仙的人。四面烟霞一径苔,碧桃花际洞门开。指仙人居住的洞府,四面有如画般的烟雾缭绕,一条石阶上长满了绿色的苔藓,在桃花盛开的地方洞府的大门敞开着。棕冠道士向余说,时复有人骑鹤来。指一位道士对诗人讲述他的修炼生活,有时还有人会骑着仙鹤来到这里。 赏析: 首句“仙家”,直接点题,点出仙家,即仙人。 二句“四面烟霞一径苔,碧桃花际洞门开”承上,描写仙家所在环境之幽雅
注释: 池上:池边。独凭阑:独自倚靠着栏杆。 无限春愁欲诉难:无尽的春愁难以诉说。 最:最是。 闰年: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即大月和小月的交点。 时候:时节。 别:离别。 楝花:楝树的花。 清寒:寒冷清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天里看到池上的景色所创作的一首词。首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清晨醒来后,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池边栏杆旁,欣赏着美丽的春日景色。然而,诗人心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春愁
原上曲 新冢嵯峨古冢平,冢头浇酒又清明。 酒痕不到重泉下,榆柳青青春鸟鸣。 注释: 1. 新冢:指新修的坟墓。 2. 冢平:指的是坟墓平坦。 3. 冢头:坟头上。 4. 清明:即清明节,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5. 酒痕:指酒水的痕迹。 6. 重泉:指地下深处的水泉。 7. 榆柳青:形容春天的景象。 8. 春鸟鸣:指的是春天鸟儿的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明节扫墓的场景,通过对坟墓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判断正误。此题注意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关键语句“落叶重重与砌平”“流泉澹澹入池清”“无人识我无人到”“独自吟诗独自行”等关键词语,结合全诗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来分析。 【答案】 译文:秋风吹落了层层落叶,堆积在台阶上与阶平齐。小溪潺潺流淌着清澈的水声,流入池中荡漾着涟漪
【注释】 寄友 其二:向朋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半生:一生的一半时间 行李各东西:行囊各自为战,分别去往不同的地方 无柰:无可奈何 相思:思念,牵挂 亿万重:成千上万 又恐:担心 因书:由于书信 增别恨:增加彼此的离愁别绪 人行:行走的人 不敢:害怕 缄封:密封、封锁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作者在旅途中偶得佳句,遂作此诗。全篇构思精巧,语言凝练,情真意切,是一首传诵一时的佳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沧波”“归棹”“睡去”“觉来”。 【答案】 译文:江水浩渺无边无际,思乡之情难以言表;归来的船儿悠悠荡荡,信步闲情任风吹拂。不知不觉中,已到夜深人静,不知船儿停泊在何处?醒来一看,只见满篷霜月
老耳聋聩乙酉岁绝不闻鹃啼注释:耳朵已聋,连杜鹃的叫声也听不见了。 译文:在乙酉年,我已经听不到鹃鸟的叫声了。 赏析:这是诗的前两句,通过“老耳聋聩”和“绝不闻鹃啼”两个词,描绘出作者晚年失聪的状态,以及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透露出作者对时光荏苒的感慨。 湖海漂流岁月长,每闻杜宇辄思乡 注释:我在湖海之间漂泊,岁月长久。每次听到杜鹃的叫声,我就想起家乡。 译文:我在湖海间漂流,时间漫长
注释: 不出柴门三月强,也无诗句回答风光。 悠然自在地过着隐居的快乐生活,任由春草在小径上自由生长。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生活的诗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独特理解。 1. "不出柴门三月强":此句意指自己隐居在柴门之内,已经三月有余。这里的“柴门”指的是简陋的农家小屋,象征着诗人的清贫和简朴的生活态度。 2. "亦无诗句答风光":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诗句释义 1 天竺山中秋讲散,露蛩烟雁动乡情。 - 天竺山:指天台山,位于中国浙江省。 - 中秋讲散:中秋节时节举行的聚会或讲座结束。 - 露蛩:露水和蟋蟀声,常用来形容秋夜的寂静。 - 烟雁:烟雾中的雁影,可能象征着远行或归途的意象。 - 动乡情:激起了对故乡的深切情感。 - 罗浮古磬声:罗浮山的古磬声,罗浮山在广东,是古代著名的音乐场所。 2. 五株松下梁朝寺,归听罗浮古磬声。 - 五株松
注释: 我本来无心去追求名利,只是感到疲倦了就回家休息。在天地之间,我只是一根微不足道的草,与万物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这真是难以与世俗的人说清,只有山中的风云才能理解我的心意。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淡泊、归隐山林的情怀。首句“无心”直接点题,表明诗人本无心功名利禄。次句“出本无心倦即归”描绘了诗人厌倦了功名利禄后便选择回家休息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