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 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 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 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
题阙 其五十二
恶人相触误,彼骂必从饶。 喻若园中匪,由如得雨浇。
题阙 其五十一
典使频多扰,从少必莫嗔。 但知多与酒,熷又不欺人。
题阙 其五十
有德之心下,无才意即高。 但看行滥物,若个是坚牢。
题阙 其四十九
恶人相远离,善者近相知。 纵使天无雨,阴云自润衣。
题阙 其四十八
结交须择善,非识莫与心。 若知管鲍志,还共不分金。
题阙 其四十七
见贵当须避,知强远利他。 高飞能去纲,岂得值低罗。
题阙 其四十六
恶口深乖礼,条中却没文。 若能不骂詈,即便是贤人。
题阙 其四十五
逢人须敛手,避道莫前荡。 忽若相冲著,他强必自伤。
题阙 其四十四
为客不呼客,去必主人嗔。 欲得能行事,无过莫避人。
题阙 其四十三
亲客号不疏,建唤则须唤。 食食宁且休,只可待他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