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 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 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 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 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
题阙 其三十二
男年七十八,莫遣倚街衢。 若不行奸盗,相构即榻蒲。
题阙 其三十一
养儿从少打,莫道怜不笞。 长大欺父母,后回定无鱼。
题阙 其三十
欲得儿孙孝,无过教及身。 一朝千度打,有罪更须嗔。
题阙 其二十九
养子莫徒使,先教勤读书。 一朝乘驷马,还得似相如。
题阙 其二十八
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珍。 丈夫无伎艺,虚沾一世人。
题阙 其二十七
坐见人来起,尊亲尽远迎。 无论贫与富,一概惣须平。
题阙 其二十六
巡来莫多饮,性少自须监。 勿使闻狼相,交他诸客嫌。
题阙 其二十五
尊人同席饮,不问莫多言。 纵有文章好,留将馀处宣。
题阙 其二十四
尊人与须吃,即把莫推辞。 性少由方便,圆隔莫遣知。
题阙 其二十三
尊人对客饮,卓立莫东西。 使唤须依命,弓身莫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