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注释】九月十日:农历九月十日。 徐校理(名不详):人名,作者的友人。 菊开残:即菊花盛开已尽,比喻时光易逝,人事易更。 重阳客(指在外地的)未还:即重阳节时,在外地的人没有回来。 今夕雨窗:今夜下雨的时候,诗人在窗前与友人共话。 得疑:怀疑。 剪烛:指把蜡烛分成几段来使用。巴山,泛指四川一带。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绝诗作。诗人于九月初十访友至夜方归,写下了这首小诗。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王廷桂的,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对友人归耕生活的羡慕。 山连罨画云烟好,路入苕溪水木清。 注释:山峦连绵如同画卷一般美丽,云烟缭绕间景色宜人;道路蜿蜒深入苕溪旁,水木清澈见底。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山水画卷。“山连罨画云烟好”描绘了连绵起伏的山峦,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而那云雾缭绕的景象更是增添了几分神秘与美丽。“路入苕溪水木清”则展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注释】 江上:指长江。木兰桡(ráo):木兰船,即装饰有木兰花的船。长安路:长安城中的道路,这里借指京城。 【赏析】 却以江景为背景,不落一般送别俗套,而别开生面。首句点明时地,次句写离情。诗人与吴文质同游于长江之上,本应是欢聚的时刻,却偏偏要分手。“江上寒多酒易销”一句,道出了这种令人难堪的现实。“只愁雪遍长安路”,更将离别的痛苦渲染到了极点。“未放春风著柳条”一句,化用唐彦谦《春日别》诗意
诗句翻译:清流映照着浅沙,石林中风急声喧乱飞鸣的乌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食节期间的乡村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形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流水、沙岸、石林、飞鸦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幅充满生机但又不失宁静的画面。同时,诗歌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律动的敏感捕捉以及对大自然和谐之美的深刻理解
注释: 1. 寥寥:稀少。 2. 犬吠屋头云:指诗人在徐山人居所的上空,可以听到远处狗吠声和云彩的回响。 3. 寂寂:寂静无声的样子。 4. 莺啼谷口春:莺鸟在山谷中欢快地鸣唱春天的到来。 5. 莫道人间闲处少:不要说世上还有空闲的地方。 6. 人间自是少闲人: 人间本来就缺少闲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徐山人居的环境,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他认为
注释: 鸥鸟在秋天的景色中飞向沙岸,人背着夕阳返回渡口。 我自己也有家乡,湖曲的湖水弯曲,我要乘兴登上小船。 译文: 鸥鸟飞向秋天的景色,冲向沙滩的末端, 人们背负着夕阳,返回渡头。 我自己也有家乡,湖曲的湖水弯曲, 我要乘兴登上小船
诗句输出: 巍巍高阁瞰清波,阑外时闻响佩珂。 译文输出: 高高的阁楼俯瞰着清澈的江面,每当风吹过栏杆之外,都能听到清脆的玉佩声。 注释输出: 1. 巍巍:形容楼阁高大而雄伟。 2. 阁:指古代建筑中的一种高层建筑,通常设有窗户供人们观赏或休息。 3. 瞰:从高处往下看。 4. 阑:栏杆,此处指楼阁周围的栏杆。 5. 时闻:不时地听到。 6. 响佩珂:指玉佩碰撞的声音。 7. 蛱蝶图
注释: 小院:庭院。杏子花开时,院子里的景色显得幽深、安静。 碧窗:绿色的窗户。初睡起:刚起床的样子。数声啼鸟:几只鸟儿在树上啼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庭院景色。首句“春云漠漠散轻阴”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春天的天气,春云淡淡地飘散着,带来了些许凉爽的微风。第二句“杏子花开小院深”则通过杏花的盛开和庭院的深处,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第三句“人在碧窗初睡起”则转入人物
【注释】 雪颐阁:在杭州西湖孤山。 昔年吴地盛繁华,平屋楼居千万家。 昔年:往日。 吴地:指吴越地区。 繁华:繁华热闹的场面。 平屋楼居千万家:千万户人家,都是楼房和房屋。 试凭高处望,满城烟树乱啼鸦。 试:试着、试着登上。
苍松影静白云闲,路转深溪第几湾。 好是雨晴秋色里,杖藜随处看青山。 注释: 苍松影静白云闲——苍翠的松树的影子静静地映在宁静的白云中,云朵悠闲地飘荡着。 路转深溪第几湾——山路曲折深入到深涧之中,不知道走到了第几个转弯的地方。 好是雨晴秋色里——真是在雨后的晴朗秋色里。 杖藜随处看青山——拄着拐杖随便走,到处都能看到青翠的山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