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注释:在白鹭洲旁,暑气已经消散,明月映照着清凉的思绪,满溢在书楼上。酒醒后,我在半夜时分,坐在窗前,眼前横亘着一鹤,仿佛跨越了万里之遥来到了秋天。 赏析: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在江边小亭中,看着天空中的月亮,感受着夜晚的凉爽和宁静,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后两句则通过描写诗人酒后的清醒时刻,以及他独自坐在窗前,看着远处的鹤飞过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诗句释义与注释- 烟稍渐长拂云端:烟雾渐渐变得浓厚,仿佛要触及云端。 - 露叶高垂不可攀:露水的叶子高高挂起,让人难以攀登。 - 遗墨未干人去远:画家离去时,笔迹还未干透。 - 独留清节在人间:尽管画家已离开,但留下的画作如同他的精神一样,清高纯洁,留在人间。 译文 烟雾渐渐弥漫,仿佛要触碰到天空的云层。露水的叶子高高地悬挂着,难以攀援。画家离去时,笔墨尚未干透,他的身影已经远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春日的陌上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杏花的美丽与春天的气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更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 1. 赤阑桥畔粉墙东 - “赤阑”是红色的栏杆,这里形容桥的色彩。 - “粉墙”指白色的墙壁,这里用来描绘建筑的美观。 - “东”指明了方位。 注释:在红色的桥梁附近,白色墙壁的东面,即诗人所见之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理解。 此诗是作者送僧归苔溪时所作。首联写僧人在天界寺驻锡,听钟声。颔联写苔溪景色。颈联写苔溪景色与诗人心情的契合,末联抒发了诗人对僧人归去后相逢之期无定的惆怅之情。 【答案】 ①驻锡:指僧人在寺庙中居住下来,不再出外游方(即云游)。②闻钟声:听到寺庙中的钟声。③溪南雨:苔溪南边的小溪里下着小雨
春日写怀 好怀无复似前时,一半春过尚未知。 惟有白门桥下柳,见人憔悴也颦眉。 注释与赏析 诗句解读 1. 好怀无复似前时: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但当前的心情已大不如前。 2. 一半春过尚未知:意味着春天已经过去一半,但诗人对这一变化还不完全清楚。 3. 惟有白门桥下柳:指诗人注意到了白门桥下的柳树,它们似乎也在感受着季节的变化。 4. 见人憔悴也颦眉
注释:你家乡的水是我家乡的水,渔船是你的家。白蘋风外钓丝斜,风吹动的水面和渔竿。樵青自作沧浪调,樵夫自编渔歌,在水边吟唱。惊起双凫出浪花,惊飞的野鸭从波浪中飞起。 赏析:这是一首写渔民生活情趣的词。作者用白蘋、沧浪这些词语来表现渔民的生活环境和特点,以渔父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对渔民生活的向往之情。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水是侬乡舟是家,渔船是你的家;白蘋风外钓丝斜
【注释】 逢沈以潜:遇到沈以潜。沈以潜,字潜夫,号梅溪道人;是南宋诗人。 闲:安适。 褰衣:撩起衣服。 同憩:一起休息。 树阴间:树荫之下。 为看山忘却还:是因为看山而忘记了回去。 【赏析】 《题画》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在游览名山胜水时,看到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后,即兴写下此诗。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淡雅,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何处移来一艇闲?”“闲”字用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舟的悠闲、从容、自在
【注释】 帘:窗帘。春思:即春景之思。四檐:屋檐的四个角。坐钩帘:坐在钩着的门帘后。 【赏析】 这首五绝,写的是春天里的闺房情景。首句“东风吹雨正帘纤”,写风和雨。“东风”点明时节,春风拂煦,雨打帘帷,既写出了春天的气候特征,又烘托出室内外环境的和谐,使人如见春雨潇潇、风细柳斜之状。“正帘纤”,则见帘帷轻垂,雨意正浓。二句“春色和云压四檐”,写景色。“春色”点明季节,春意盎然。“和云”写云气
诗句释义及注释: 1. 腊前未肯呈祥瑞 - "腊"通常指的是农历十二月,也就是冬天的末尾。这里的"未肯呈祥瑞"可以理解为在冬天即将结束之际,雪花没有展现出吉祥的兆头。 2. 春至凭谁为剪裁 - 春天的到来,人们希望它带来新的生机和变化,但雪似乎并不准备展现这种变化。这里表达了对春天到来时雪仍未消融的困惑和无奈。 3. 知是东皇均布泽 - 东皇指的是东方的神,这里可能指春天的神或自然的恩赐者
紫锦香囊细簇攒,开时长得在春前。 丰姿只许江梅并,不让山樊与水仙。 注释: - 紫锦香囊:指香气浓郁的花朵装在紫色的锦缎中,形容花朵的颜色和香味非常鲜艳。 - 攒:聚集在一起。 - 开时长得在春前:开花时比春天早。 - 丰姿:美好的姿容。 - 江梅并:比喻梅花的美丽可以与江梅相提并论。 - 山樊:泛指山野间的草花,也指山野中的某种花草。 - 水仙:指水仙花,一种在水边生长的花卉。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