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注释: 沙暖泥融燕雀喧,春风花柳自村村。 不因西舍渔归晓,林犬何由吠出门。 译文: 沙滩温暖泥土湿润,燕子在田间欢快地叫着。春风拂面花木葱茏,村庄处处春意盎然。 不是因为西舍的渔夫清晨归来,林中狗儿怎么会叫个不停? 赏析: 首句“沙暖泥融燕雀喧”,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乡村春天图景。诗人用简洁的词语勾勒出了春天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美丽的田园之中。沙暖、泥融
注释: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倪云林竹画的诗。 与竹传神胜写生,能兼书法艺尤精。 这句诗赞叹倪云林的竹画技艺高超,他的作品能够将竹子的形象和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就像真实的写生一样,而且他的书法技艺也非常精湛。 定知笔意虽殊俗,不及云林一种清。 这句诗表达的是,尽管其他画家的笔法可能各不相同,但都无法像倪云林这样,创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风格。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倪云林竹画的诗。诗人通过对倪云林竹画的赞美
《题画·其三》是魏晋时期陈寿的作品,诗的内容描述了诗人在度涧穿云之后,对林边午鸡的久听。接着诗人发现茅堂上只有书声,而自己则深掩衡门未出迎接。 诗句一:“度涧穿云己倦行,林边久听午鸡鸣。”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度涧穿云”这一行动,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探索和对自由的追求,而“林边久听午鸡鸣”则体现了他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诗句二:“书声只在茅堂上,深掩衡门未出迎
注释: 松树在涛声中摇摆,万壑的风声随之传来,桃花随着山涧的水流飘落,就像红色的花瓣在飞舞。等到明天我试着去听那丝竹之声,恐怕云山之间没有路可以通行。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松树、涛声、桃花、涧水、飞红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自己的仕途坎坷之感。首句中的“撼”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松树在涛声中的摇曳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释义】: 树绕着村落,前边是长满青苔的小径,山好像用绿布画的一样,水拖带着一片蓝色。社日已散,人们送走了社神,太阳西沉了。 【赏析】: 《题画·其四》出自于宋代诗人杨朴之的《题画》,该诗写村前山景。此诗描写了山、水、树、路、田家,以及人们在其中活动的情景,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自然风景图。 “树绕村前”点明位置,“苔满径”点明季节,“山如罨画水拖蓝”两句对仗工整,描摹了山村春景
注释:在清溪边独自坐着,岁月的严寒让我遇到了陈弓秀才,这比我遇到春花还要珍贵。回到家后,故旧们都问我,你的头发都白了,怎么还在京华生活?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作者与友人陈弓在清溪野水滨相遇时的心情。“独坐”点出了作者当时孤独的状态,“清溪”和“野水滨”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环境,“岁寒逢友胜逢春”表达了作者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能遇到知心朋友的喜悦。 三、四句写回家后的所见所感。“还家”点出了作者回家的动作
诗句释义: 青丝络首气轩昂,汗血曾经几战场。 注释: 这句诗描述了马的装饰和战斗历史,"青丝络首"指的是马头上有青色的装饰物,而"气轩昂"则形容它精神抖擞,充满力量。"汗血"则指这种马曾参加过多次战役。 译文: 这匹战马头上戴着青色的装饰(可能是一种饰品或鞍具),显示出它的尊贵地位。虽然年纪大了,但依旧能够理解古老的道理,不畏惧请求允许放养到华山的南面。 赏析: 此诗通过描绘一匹战马的形象
题画马二首 其一 何处归来汗未干,柳边牵引卸金鞍。 九郊苜蓿生应遍,饱食长怀补报难。 注释: 何处归来汗未干,柳边牵引卸下金鞍。 九郊:即指京城附近的郊外。苜蓿(mù xu):一种草本植物,古代用来喂马。 赏析: 谢瑾的《题画马二首·其一》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对马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旅途和岁月流转的深刻感悟。诗中的“何处归来汗未干”,描绘了一个疲惫的旅人归来的情景,汗水尚未干透
【注释】: 1. 黄陵庙:在湖南省湘阴县。2. 竹:指湘妃竹。相传为帝尧时娥皇、女英二妃的墓,她们死于舜帝之难后,葬于此地。后人在此建庙,称黄陵庙。3. 龙吟:形容雨声。4. 未就眠:还没有睡。5. 湘云笼月:即月色像被湘妃的衣裳所笼罩。6. 蓬窗底:蓬草编成的小窗户。7. 湘云:这里指湘江上的白云。8. 娟娟:皎洁的样子。9. 湘妃竹:传说中湘水之神娥皇和女英的化身。10. 孤坐:独自坐着
诗句 轩前一树碧桃花,底事东君别有涯。 译文 轩窗前一株碧桃花,为什么春天来了就凋谢。 春风得意时它盛开,又随秋风独自飘落。 不与红紫争春色,自有其独特的风采。 注释 - 轩:古代建筑中用以遮阳的阁楼。 - 东君:指春神,春天的主宰。 - 底事:何故,为什么。 - 涯:边际、界限。 - 自开自落:形容花开和花落都是自然的现象。 - 不随红紫竞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