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缙
屋畔青山是近邻,门前流水隔红尘。 莫言地僻轮蹄少,时有催诗索画人。 【注释】: 溪:山间小溪。 三首:指诗歌的第三首。《诗经·国风·卫风·淇奥》中说:“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这首诗是写诗人在淇水之滨见到淇澳岸边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看到的美丽景色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人以“屋畔青山”为邻,以“门前流水”隔红尘
注释:我家住在哪里,如同青山一般。白云无法到达,树木参天而立。我在读书声中度过午时,阳光穿过萝窗洒在身上,风散烹茶一缕烟雾。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隐居山林生活情趣的诗。首句写山居之近云,以“若个边”点明位置。二句写居处之幽静。三、四两句写诗人读书、烹茶的生活情趣和自然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全诗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诗句释义 1 酒满春城花满楼:这一句描述的是一个充满春意的城市,到处都是鲜花和美酒的景象。"酒满"可能指的是城市中处处可见的酒馆和酒吧,而“花满楼”则描绘了这些建筑周围繁花似锦的景象。这样的场景通常与欢乐、繁荣或节日庆典有关,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或赞美。 2. 少年为客不曾愁: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外为客的生活态度。"少年"指的是诗人年轻的时候
注释: 寒衣:指冬衣,这里借指冬天。 坐就:坐下来,坐定。 林壑:山林和山谷。 风生:山风吹起。 未暝天:天色尚未暗下来。 弹罢:弹奏完毕。 焦桐:即琴。 清兴:兴致、情趣。 涧:山间的溪流。 落飞泉:泉水落下,如雨点般飞溅。 赏析: 此诗是一幅写景画卷,通过描绘诗人在寒冬腊月中弹奏琴曲的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诗人坐在石苔边,欣赏着山林间的风景。山风吹起,天色还未暗下来,诗人弹罢琴后
【解析】 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重点考核炼字、比兴等手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赏析。本题中,“访友人”是标题,所以第一句应概括出诗人去拜访朋友的情景。“久客还家两鬓丝”,“久客”,即长时间离家作客。“归”,归来之意。“两鬓丝”,即双鬓如丝,形容头发已白,年事已高。“苍松影里步行迟”,苍松,即青松,常绿乔木,树皮灰黑色,枝干挺秀,叶翠色深
注释: - 林塘: 指水边的平地,也指水边。 - 家住: 住在。 - 第几湾: 指第几个弯弯曲曲的水道或河流的弯处。 - 门前流水: 屋前有溪流。 - 屋头山: 屋前的山。 - 车马: 古代用车轮和马匹拉的车。 - 喧扰: 嘈杂。 - 樵: 砍柴。 - 渔: 捕鱼。 - 伴: 陪伴、伴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风景画。诗中的"家住林塘第几湾,门前流水屋头山"
【注释】 次胡□□送施友政诗韵四首 其三: 故人(指友人)别去岁骎骎(形容时间流逝之迅速),桐长孙枝翠十寻(梧桐树的叶子茂盛,像十根葱一样)。谁料(意想不到)京华重见面,欣然不改旧时心(你想不到我在京城再次见到你时,依然像过去一样喜欢你)。 赏析: 《次胡□□送施友政诗韵四首》是南宋诗人陈著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此组诗是诗人与好友施友政在分别后,于京城重逢,感慨万千之作
注释:水榭、风亭处处都适宜,清酒和闲话,晚凉时分。不要推辞醉卧于屏风般的山月之下,他日重游,却不知何时。赏析:首句写景,描绘了一幅水榭风亭处处都适宜的美景画面;次句写情,表达了诗人在清酒和闲话中度过晚凉的惬意心情;第三句以“莫辞”作转折,表达出诗人不愿推辞醉卧于屏风般的山月之下的豪放之情;末句以“他日重过”作收束,暗示了作者对重游的期待与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流畅自然,意境优美动人,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语言表达的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通过诗句,体会作者的情怀以及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的意境、风格和手法。“题谢季文梦草池诗卷”是第一句,“谢季文”为晋代人,这里以“谢”字代指作者自己。第二句,“蒙茸”,草木杂生的样子;“触处新”,到处都显得新奇可爱。第三四句,“清趣休文藻”“芳情托翠蘋”中“清”与“芳”都是美好的意思
注释:我们都是长洲苑的外人,经常相见却已过了很长时间。我一直都是京城的客人,每天与你们相见却不说已经很久没见了。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与友人张德誉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诗中“同是长洲苑外人”点明了二人虽然同在长洲苑,但身份不同,一个是园中的“外客”,另一个是“京华客”。首句开门见山,直点出二人的交往情况。次句紧承上句,进一步说明他们虽同在长洲苑,但交往并不密切。这两句是全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