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湖草青青叶未齐,水天相接望低迷。 此句描绘宝应湖边的景象,“湖草青青”形容湖水周围青草繁茂,颜色翠绿,“叶未齐”说明这些草尚未完全长满,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但又略显凌乱的美。“水天相接望低迷”,则通过视觉的对比,描绘了湖面与天空的交融,水面平静而天空深邃,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种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情绪。 行人歌罢沧浪曲,几点渔舟落照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宝应湖畔的经历
【释义】 墨菊:指菊花的墨色。真姿:真正的姿容。石屏东:指晋王羲之,字逸少,善书法,尤工草书,人称“书圣”。他常于绍兴城西的镜湖旁的石上练书法。墨菊:指墨色的菊花。真:指真实。描:画。石屏东:指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绍兴城西的镜湖旁的石上练习书法。有:指有。清香:指菊花的幽香。递:传递。晚风:指秋天的凉风。千载:千年。柴桑:指东汉末年著名隐士陶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居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
诗句“际会千年亦几时,为贫那择一官卑”出自明代诗人林光的《赠陈尚质司训嘉鱼》。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1. 诗歌原文: 际会千年亦几时,为贫那择一官卑。 送君惊醒嘉鱼梦,黄鹤楼前铁笛吹。 2. 词语解析: - 际会:指际遇、相遇。 - 千年:表示时间长远。 - 亦几时:意为也不过如此。 - 为贫:指为了贫困。 - 那择一官卑:选择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官职。 - 送君:送别某人。 -
【注释】 宝应湖:位于江苏扬州市北郊。 蒲帆:用蒲草做的风帆。绿衣:指柳树的绿叶,这里借指垂柳。 【赏析】 《过宝应湖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这首诗通过描写宝应湖畔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渔艇穿云去未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景色。渔艇在水面上悠然前行,仿佛穿越了云端,却又没有归来。这里的“穿云”形容了湖水的清澈和平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词内容的背诵、理解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深入分析即可。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回答有关内容,因此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过宝应湖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组七绝。第一句写湖面宽阔,风起时,湖面水波荡漾;第二句写堤岸长,湖面宽广,水势很大
【注释】夫:船夫。舵公:指掌舵的人。蒲帆:用蒲草编成的大帆。北来风:指北风,因为“蒲”与“北”同音。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过高邮湖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高邮湖的壮美景色,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命运、世事无常的感慨。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湖云漠漠雨蒙蒙,夫少牵长恼柁公。 湖水渺茫云雾缭绕,船夫年少心绪烦乱。 人事逆时天偶顺,蒲帆刚遇北来风。 人世间事不如意,天空偶尔也作美
注释:谁在争先展示巧妙的机关,闸水声喧我自闲。奇怪啊,希夷仙人在华顶眠卧,了无心绪向人间。 赏析:诗题“上安山闸”指的是诗人登上庐山上的安山亭观赏景色,并在此停留。第一句“争先谁露巧机关”,表达了诗人看到庐山安山亭的美景后,不禁赞叹其精巧绝伦。第二句“闸水声喧我自闲”,则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安山亭,听到瀑布水声震天动地,却依然保持心境宁静,不受影响。第三句“怪得希夷眠华顶,了无心绪向人间”
```text 黄埃满眼正愁人,疲乏篙师打号频。 何似知难先退步,名花留得几分春。 ``` 译文: 黄河边的船夫正在艰难地航行,尘土飞扬,视线被黄色的尘埃填满,令人感到无比的忧愁。疲惫不堪的船夫在风雨中挣扎,不停地敲打着号子,声音让人心烦。与其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不如勇敢地迎难而上,这样即使失败也还能留有生机。就像那些美丽的花朵,虽然面临着凋零的命运,但它们依然努力绽放,留下了春天的气息。
这首诗是赠给梁光岳的,梁光岳在晋安任职。 州佐分符抚字难,夷氓反侧正雕残。 从知忠信真堪仗,赠子题诗又晋安。 注释:州佐分封地授予梁光岳,但治理百姓却很困难。知道梁光岳的忠诚和诚信,他真是值得倚重的人,因此我赠送你这首诗,希望他能继续在晋安做官。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写晋安郡守梁光岳的政绩和人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次韵周文郁送蜀葵栽》。下面,我们逐句解读并附上注释和赏析: 1. 反舌无声夏欲穷,野蒿满径闹芳丛。 - 【反舌无声】:反舌鸟在树上鸣叫时不会发出声音,这里用来形容夏日即将结束,万物都开始进入休眠状态。 - 【夏欲穷】:夏季即将结束时,万物开始准备过冬。 - 【野蒿】:一种草本植物,生长在荒野中。 - 【满径】:遍布在小径两旁。 - 【闹芳丛】:形容野蒿生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