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佐分符抚字难,夷氓反侧正雕残。
从知忠信真堪仗,赠子题诗又晋安。
这首诗是赠给梁光岳的,梁光岳在晋安任职。
州佐分符抚字难,夷氓反侧正雕残。
从知忠信真堪仗,赠子题诗又晋安。
注释:州佐分封地授予梁光岳,但治理百姓却很困难。知道梁光岳的忠诚和诚信,他真是值得倚重的人,因此我赠送你这首诗,希望他能继续在晋安做官。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写晋安郡守梁光岳的政绩和人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州佐分符抚字难,夷氓反侧正雕残。
从知忠信真堪仗,赠子题诗又晋安。
这首诗是赠给梁光岳的,梁光岳在晋安任职。
州佐分符抚字难,夷氓反侧正雕残。
从知忠信真堪仗,赠子题诗又晋安。
注释:州佐分封地授予梁光岳,但治理百姓却很困难。知道梁光岳的忠诚和诚信,他真是值得倚重的人,因此我赠送你这首诗,希望他能继续在晋安做官。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写晋安郡守梁光岳的政绩和人品,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特点。
注释: 柴桑归汲汲,幽思向谁言。 柴桑(今属安徽)归家后心情急切,幽静的思绪向谁倾诉? 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归家后,他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因此心情会显得急切。而幽静的思绪则需要有人去倾听与理解,所以诗人才会向谁倾诉呢? 流水长随步,青山自绕门。 流水潺潺,伴着我的每一步;青山环绕,就像我家的大门。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归家的景色。诗人沿着溪流行走,欣赏着美景。溪水潺潺流淌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 桑麻春自满,蜂鸟日相喧。 恬却奔波梦,栖栖只故园。 注释: 1. 折腰辞长吏,结社许沙门:表示自己不愿意为官,愿意与和尚们结社。折腰,指弯腰低头,比喻屈服于世俗的压力。结社,指与和尚们结社,共同修行。 2. 宦海诸人溺,颓波一柱存:形容官场如同大海一样深广,许多人都沉沦其中,而自己像一根柱子一样立在水面上,不随波逐流。 3. 桑麻春自满
【诗句】 飘拂变故素, 踟蹰断远寻。 朔风号夜永, 冬酒着人深。 云有无穷态, 天留不死心。 暂须回艇子, 江面缔重阴。 【译文】 在木斋的居所中,雨中住宿与徐伯淳交谈;夜晚与姚润华畅谈。 雨中的树木随风摇曳,景色变幻无常,我停下脚步,寻找远方的踪迹。 寒风呼啸,夜已深沉,我喝着冬酿美酒,感受它深深的酒意。 天空的云彩有着无尽的变化,而天空依然保留着希望之心。 暂且回到船上休息
以下是对《和王半山韵十八首·其十三·山行》逐句的释义、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的注释,以及最后对这首诗的赏析。 - 诗句释义: 1. 藜杖何曾吝:藜是草名,杖是用藜草制成的手杖,意为使用这样的手杖并没有丝毫吝啬。 2. 浮云只自阴:浮云飘动,遮蔽了天空,这里形容自然景象的变化无常。 3. 春花方蓓蕾:春天的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4. 天地与歌吟:天地之间充满了歌声,象征着大自然的美好。 5.
注释: 区区贪献玉,足刖枉沽裳。 且任横肱睡,何妨举世忘。 陶陶春酒后,洒洒竹风凉。 午梦醒香茗,扶藜过小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王半山的诗歌交流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首句“区区贪献玉”,意为诗人追求名利,如同玉石般精致而美丽,但过于执着,反而失去了本真。这里的“玉”既指物质财富,也暗指人的品格。 第二句“足刖枉沽裳”
注释: - 一泓凝不乱,独爱看真源。 - 一泓:清澈的泉水。 - 凝不乱:水清澈如未被污染。 - 真源:真正的水源,这里指清澈的泉水。 - 独爱:特别喜爱。 - 看真源:观赏清澈的泉水。 - 白日人稀少,中年眼未昏。 - 白日:白天。 - 人稀少:人数较少。 - 中年:中年时期。 - 眼未昏:视力未衰。 - 葛蕉居士服,杖屦榄山村。 - 葛蕉:一种植物。 - 居士服:古代士人常穿的一种衣服。
注释:这山都值得指点,绝美的景色更需搜寻。谁敢说这里没有佳景?我终将遇到赏识的人。用青色的精气浇灌白色的水,让我的头发付与漫长的吟咏。红色的紫色的花看也看不到了,只有莺声在绿荫中回荡。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描写作者游览山水时所感受到的美妙景色,并抒发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首联“是山都指点,绝景更搜寻。”写出了游人对于名山大川的喜爱,以及诗人对于美景的珍视和追求。颔联“敢道无佳似,终须遇赏音
宿西梁 赛神之余,饮酒十壶,舟子招邀。 夜深人语嘈杂,孤灯自飘落雪。 西梁山险峻,天气阴沉,山势依然骄横。 伏枕静听水声,阴晴交替,朝暮更替
清风时一洒,默坐听渔歌。 注释: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译文:清风时时吹过,我静默地坐着聆听渔人唱着的渔歌。 赏析:清风时时吹过,诗人静默地听着渔人吟唱。“默”字写出了诗人的神态,他似乎在静静地倾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蚊蚋何曾炒,烟霞敢自多。 注释: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译文:蚊虫和细小的飞虫从未被烤过,而美丽的烟霞却不敢过于炫耀自己
诗句释义: 1. 潇洒东皋路:描述诗人在东皋的一条道路上行走,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2. 登临亦不时:即使登上高处也并非经常,表示有时登高远望,有时则不登高。 3. 先生拚屡醉:指诗人经常饮酒以解忧。 4. 花鸟任相怡:花鸟与自然景色相融,使人感到愉悦。 5. 翠带垂千柳:形容柳枝如同绿色的腰带,下垂如千条细柳。 6. 金梭掷一鹂:用比喻的手法,将飞鸟比作织布的金梭。 7. 踟蹰归路晚
研茶 胡麻香韵伴春芽,石钵千回研指斜。 长练冻嫌黔国井,旋瓢庭雪煮琼花。 注释 研茶:研磨茶叶以泡饮 胡麻:芝麻 香韵:香气 春芽:春天新长的嫩芽 石钵:陶制的茶具 千回:形容反复多次 研指斜:磨指使石钵倾斜 长练:长绳或长鞭 黔国井:贵州省的一个古井 旋瓢:用瓢舀水 庭雪煮琼花:在庭院中用雪花煮茶,比喻清高的生活态度
注释: 庭前:庭院的前面。 庭前隙地短篱遮,种得名花杂豆茄。 庭前的空地上短篱笆遮挡着,种了各种花卉和豆子。 短篱笆:矮墙。 杂豆茄:指种植了多种蔬菜。 绿渐肥来花渐放,几番时雨到萌芽。 绿叶逐渐变浓,花朵也渐渐开放,多次下过春雨,到了开花时节。 几番:多次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庭院为背景,描绘了一种自然景象。全诗共四句,第一句写庭院前的空地上,矮矮的短篱笆遮挡住了一部分空间
诗句“际会千年亦几时,为贫那择一官卑”出自明代诗人林光的《赠陈尚质司训嘉鱼》。下面将对这首诗及其赏析进行详细阐述: 1. 诗歌原文: 际会千年亦几时,为贫那择一官卑。 送君惊醒嘉鱼梦,黄鹤楼前铁笛吹。 2. 词语解析: - 际会:指际遇、相遇。 - 千年:表示时间长远。 - 亦几时:意为也不过如此。 - 为贫:指为了贫困。 - 那择一官卑:选择了一个地位低下的官职。 - 送君:送别某人。 -
注释:谁在争先展示巧妙的机关,闸水声喧我自闲。奇怪啊,希夷仙人在华顶眠卧,了无心绪向人间。 赏析:诗题“上安山闸”指的是诗人登上庐山上的安山亭观赏景色,并在此停留。第一句“争先谁露巧机关”,表达了诗人看到庐山安山亭的美景后,不禁赞叹其精巧绝伦。第二句“闸水声喧我自闲”,则是诗人站在高处俯瞰安山亭,听到瀑布水声震天动地,却依然保持心境宁静,不受影响。第三句“怪得希夷眠华顶,了无心绪向人间”
【注释】 宝应湖:位于江苏扬州市北郊。 蒲帆:用蒲草做的风帆。绿衣:指柳树的绿叶,这里借指垂柳。 【赏析】 《过宝应湖四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四首。这首诗通过描写宝应湖畔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渔艇穿云去未归”,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面景色。渔艇在水面上悠然前行,仿佛穿越了云端,却又没有归来。这里的“穿云”形容了湖水的清澈和平静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点诗词内容的背诵、理解能力,以及文学常识的识记和把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深入分析即可。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回答有关内容,因此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过宝应湖四首”是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一组七绝。第一句写湖面宽阔,风起时,湖面水波荡漾;第二句写堤岸长,湖面宽广,水势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