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序": "吏部候选:步步冲尘步步迷,振衣回首日斜西。 疏槐仰见深春鸟,几度惊飞不肯啼。", "1. 诗的意境与情感:"步步冲尘步步迷"描绘了一个人在官场中行走的迷茫状态,"振衣回首日斜西"则表达了一种无奈和疲惫。"疏槐仰见深春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几度惊飞不肯啼"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2. 关键词解析:"吏部"是中国明清时期负责文官任免、考课、升降等事务的机构
注释: 1. 只惜工程一月馀:只惜,可惜。工程,比喻学问或学习。一月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 六经百子岂无书:六经,指儒家的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乐经》和《春秋》。百子,指孔子的学生,即七十二贤。 3. 他时会到难言处:他时,指将来。难言处,难以言述的地方。 4. 糟粕还将问汉儒:糟粕,指无用的东西,比喻那些无用的知识或观点。汉儒,指的是汉朝的儒学家。 赏析:
【注释】 1.装点:使有光彩。 2.乌龙:指黑龙,此处指庙名。 3.梅花:这里指梅树。 4.晓风:早晨的风;暗香:隐约可闻的香气。 【赏析】 《新年谒乌龙庙偶成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此诗以新春佳节之喜庆气氛为背景,描绘了乌龙庙的景色及作者游览所见所感。 前两句写庙中景色,“半山残雪半山云”,描绘出一幅幽美宁静的画面,残雪、半山、云雾,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装点乌龙到十分”
【注释】 戊午: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潞河:今北京通县东南的运河。双眸空笑:指诗人在船上看见岸上的人来来往往而感到无聊。争奈秋风欲送何:无奈秋风就要起,要吹走这柳树了。 【赏析】 《舟中偶述四首》是宋代词人陈与义的组诗作品。此组诗写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秋(公元1162年),当时作者由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市)赴任陈州颍川县令,途径潞河时所作。诗人以“双眸空笑阅人多”为第一首
这首诗是作者与梦罗先生(梦罗,即梦得,唐代文学家)的书信交流。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梦罗一峰先生 2. 湖西两马过金牛,屈指星霜二十周。 3. 山斗英灵还接我,共将文字了春秋。 第一句:梦罗一峰先生 - 梦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 - 一峰:这里指的是梦得的名字,梦得的字号为“梦得”,“一峰”可能是指其文名之一。 - 先生:是对梦得的尊称。 第二句:湖西两马过金牛
舟中偶述四首 滚滚洪流泻运河,垂杨两岸绿阴多。行人无处逃秋暑,欲借清风消几何。 诗句释义:江河的水流湍急如箭,船只在河流中急速前进,两岸的垂柳绿荫浓密,给人带来一丝清凉。行人在炎热的夏日之中无处逃避,希望借由微风来缓解自己的暑热。 译文注释:江水奔腾不息,仿佛利箭直穿河流中央,两岸的垂杨柳木郁郁葱葱,形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行走的人无法逃离炎热的天气,只能期盼那微风能带走他们的暑气。 赏析
南安偶题七首·其七 弄月吟风旧有台,台中谁为扫浮埃。 浪游曾见芭蕉树,几卷芳心展未开。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弄月吟风旧有台:“弄月吟风”形容诗人在夜晚欣赏月光和微风,“旧有台”指的是一个曾经观赏过美景的地方或设施。 - 台中谁为扫浮埃:这里的“台中”指过去的某个场所,“扫浮埃”意味着清理掉表面的尘埃或杂物,比喻清除心灵的杂质。 - 浪游曾见芭蕉树:“浪游”表示随意漫游,不拘小节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吏部选曹试判》,是一首咏物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朝钟初罢起随群 - 早上的钟声响了之后,我起床跟随众人一同前往吏部衙门(选曹)。 2. 偃仰檐前几欠伸 - 我靠在屋檐下休息,伸展着身体,感到有些疲惫。 3. 殊色已无西子梦 - 现在的美人(如西施般的美女)已经没有了过去的美丽(如“西子”即西施)。 4. 欲将眉宇效谁颦 -
【注释】: 1. 推篷:拉开窗帘。一枕(zhěn):指躺卧。2. 新凉夜多:新的夜晚更凉,夜长人静。3. 长安:古都名,这里借指京城。骑瘦马:指在长安时骑马的情景。瘦马,瘦小的马。4. 奈悲何:无奈、无可奈何。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江边时写的。诗中通过描写自己乘舟过长江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首句写诗人在船中推篷眺望夜空,银河如带,秋夜渐寒,夜色愈浓
【注释】 长:指河流很长。逆水:顺流而上的船,逆水行舟。孤舟:独自的小船。浓阴:树木葱郁遮荫的地方(或指浓密的树荫)。苦:讨厌。聒:声音吵闹。耳:耳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乘船沿逆水流上时,在舟中即景抒情之作。前两句写船行的景色,后两句写听到秋蝉声的感受。诗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千尺”、“清流”与“浊流”,形象地写出了两岸景色的对比,同时暗寓诗人对官场生涯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