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
【注释】 ①渔艇:指渔船。港汊:港口,水道。诸山:指周围连绵不断的群山。排衙:指群山环绕的景色。②低迷:指远处的山影。苍烟外,泛指远方。③古耶:指岁月已久,老态龙钟的意思。 【赏析】 此诗是写诗人晚年归隐后的所见所感。首句描绘了诗人乘小舟在港汊中缓缓航行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二句写出诗人眺望周围的群山,它们仿佛是朝廷官员来朝见君王一样,排列着整齐的队形进入视野。三、四句写远山苍茫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峡”“璧”“嘉叶”“残樽”。 【答案】 夜入古镇峡与时嘉叶璧小酌 千里归来七日程,相看不厌一灯明。 残樽更出行边酒,共听蓬头雨打声
注释与赏析: - 和尚石:这是一座山石的名字,可能是在古代某个时期被用作僧人修行的场所。 - 知他薙发是何年:这里的“知”是知道的意思,“他”指的是那位剃去头发的僧人。这句诗询问对方知道这位僧人何时开始剃发修行。 - 褪下偏衫悄不言:这里的“褪下”是指僧人脱下袈裟的动作,"悄不言"则表达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 莫是障魔心未了,故来临水坐枯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或许这位僧人的心还没有完全摆脱烦恼
工书 书逼钟王役莫逃,工书尽日是贪劳。 不如任拙都无事,坐入更深看月高。 注释 工书:指写字、书法。工,精于,擅长。 书逼钟王役莫逃,工书尽日是贪劳。:指写字、书法要精练,不能偷懒。书逼钟王:指字迹要像钟繇、王羲之那样秀美。役莫逃:不逃避。尽日:整天,一天到晚。 不如任拙都无事,坐入更深看月高。:不如随便地写,没有拘束,也没有烦恼;可以坐下来欣赏月光。任拙:随性而作,不刻意修饰。无一事
【注释】 灯蛾: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有火眼的昆虫,能在烛光中看见人的面容。这首诗以诗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物的喜爱之情。 焦头烂额死灯檠(qíng jǐng):形容灯蛾被烛火烧焦的样子,也比喻人因失败而狼狈不堪。灯檠是古代用来悬挂灯的器物,这里代指“蜡烛”。 袖(xiù)袖频频拂不惊:衣袖轻轻一拂,灯蛾就不动了。 幽暗(yōu àn):昏暗;阴暗。 几多:多少。 清寂(qīng jí):安静;寂静
【解析】 “忆”是回忆,“嘉鱼”即“鲫鱼”,是作者的朋友。 【答案】 译文: 江水深广,鱼儿在木板上跳跃着发出阵阵响声,那尾秃的鲫鱼在船头不足为惜。我只知道鲫鱼现在是否已经出来了?先生还留下了一些钱呢。 赏析: 这首诗作于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诗人当时任临安县尉,与朋友同游西湖,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开头三句写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西湖图画。“板响连连”,指船行水面发出的声音
小湘峡 知是何山叠耸头,纵横直欲断江流。 看他峡内清清水,不到东溟未肯休。 注释: 1. 何山:指的是湘水发源地的山脉,因山势险峻而得名。 2. 纵横:形容地势或物体分布广而交错。 3. 东溟:指东海之滨,这里用以比喻广阔的水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湘峡的自然风光和地理特征。第一句“知是何山叠耸头”表达了对山峰的惊叹,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高度赞赏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逐句疏通诗中的内容,把握诗句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概括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诗歌的思想意义。本题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在回答时,要注意用简洁的语言对关键词进行解释,然后指出诗句大意,最后进行简要评价。如:帆樯上下斗呼风,船尾船头闹聒聪;东往西来皆欲顺,不知何以作天公?“帆樯”、“船尾”“船头”分别指什么
注释:十头牛,一头马,两头安好;食力还思稼穑艰难。 只应只有一只角生来不同,也得到君王一笑看。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头牛和一匹马的和谐相处。诗人通过描绘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和习性,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对耕牛和马匹的重视。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寓意丰富深刻,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这首诗的作者不详,但根据诗中内容和韵律可以推测出诗人可能是宋朝人。诗的主题是赞美李乾伯掌教的才华和为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乾伯掌教的敬仰之情。 以下是对诗句的逐句解释: 壶公作怪亦多时,人物莆阳尽伟奇。 - “壶公作怪”可能是指某个人或事物的行为怪异,而“亦多时”则表示这种怪异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这两句可能是在赞美李乾伯掌教的才华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