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熙
【注释】 上京:今北京。次李学士韵五首:即《上京次李学士韵五首》。 昼漏:古代计时器,用铜壶滴漏,每昼夜计一次时。浑争:指昼夜不分。 玉京:指京城长安,因以玉为贵,故称京城为玉京。六月似秋时:长安六月如深秋般寒冷。 箧(qiè):箱子。 班娘:唐代女诗人薛涛的别号。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京城长安,有感于夏日酷暑难耐,而想起友人李学士在炎热的夏日里,依然能吟咏出优美的诗篇,不禁感慨万分
石径松花静掩扉,芙蓉秋早蝶双飞 王士熙《太乙宫留题》的诗句,以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秋日太乙宫的静谧画面。 - 石径松花:这一句通过“石径”和“松花”两个意象,勾勒出一幅幽深古道的景象。在秋天,松树依旧保持着生机,而石径则显得更加冷峻。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季节特征,也暗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或许他正行走在这幽深的小径上,感受着岁月流转和生命的变迁。 - 主人何处采芝去
芍药阑前春信迟,芍药在篱笆前春天的信息来得很慢。 燕京端午石榴时,燕京的端午节是石榴成熟的季节。 双双紫燕自寻垒,双双的燕子各自寻找窝巢。 小小白翎能念诗,小小的白色的羽毛就像会念诗一样。 译文: 在芍药盛开的篱笆前,春天的消息显得尤为迟缓。 燕京的端午节正是石榴成熟的时候。 双双燕子各自寻找着自己的窝巢。 那小小的白色羽毛仿佛在诉说着什么,好像能懂得诗词歌赋。 赏析:
《李宫人琵琶引九首·其一》是一首元朝的诗,作者是王士熙。以下是这首诗的内容: ``` 瑶池高宴奏清商,偷得蟠桃带露尝。莫道仙凡便成隔,时时青鸟向人翔。 ``` 诗句“瑶池高宴奏清商,偷得蟠桃带露尝”描述了一种神仙般的宴会场景,在瑶池举行的高宴上,演奏着清脆悦耳的清商之音,享受着来自仙境的美味蟠桃,其滋味如甘露般清新甘甜。然而,诗人通过这一句也表达了对人间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即使身处仙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题目为"李宫人琵琶引九首"。以下是逐句释义: 剑舞当年识大娘,花奴羯鼓漫悲伤 - 剑舞:这里指的是宫廷音乐中的表演,可能是某种舞蹈或者剑术表演。 - 大娘:这里的“大娘”可能是指古代的贵族女性,或者是某种特定的角色或形象。 - 花奴羯鼓:这里的“花奴”可能是指古代的美女,而“羯鼓”是一种打击乐器,这里用来比喻音乐的力量。 - 悲伤
注释: 石坛:石头筑成的坛场。云旗:指云雾缭绕的旗帜,这里比喻云彩。铁锁峰:指险峻的山峰,有铁索相系。暂别离:暂时分别。珠宫:指月亮,因为月中有蟾蜍,所以古人称月为“蟾宫”。步虚:道家语,指在仙境中步行。月斜时:即月亮即将西沉的时候。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秋天的一个晴朗的日子里写的,描写了他在石坛下观看云朵飘扬的景象,然后离开了铁锁峰,最后到达了月光如水的夜晚
贱妾霞宫母在堂,当年云鬓共苍苍。 太平传得梨园谱,似说春风梦一场。 注释:贱妾指的是地位低下的女子,霞宫指的是女子的宫殿名,母在堂意味着母亲仍在堂上。当年指过去的时光,云鬓指女子的黑色头发。太平传得梨园谱,似说春风梦一场,暗示着音乐传承和美好时光的回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宫人年轻时的情景,以及她对音乐的热爱,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的回忆之情。诗中通过对云鬓、梨园谱等元素的运用
紫檀别殿锁春光,铃索声闲白日长。 不似开元教坊曲,太真微醉拨龙香。 译文: 在紫檀别殿中,春天的景色被锁住,阳光悠闲地洒下。不同于开元时期的教坊曲调,杨贵妃微醺时轻抚琵琶,香气四溢。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紫檀别殿锁春光,铃索声闲白日长”展现了一个宁静的春日午后,阳光透过紫檀木制的窗户洒进室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芬芳。而“不似开元教坊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每一行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瑶池高宴奏清商,偷得蟠桃带露尝。 - 瑶池:古代传说中的仙境,位于昆仑山的南面。 - 高宴:盛大的宴会。 - 奏清商:演奏清商调的音乐,这里指的是一种高雅的音乐风格。 - 偷得蟠桃:比喻得到仙界的美味佳肴或宝物。 - 带露尝:品尝带有露水的蟠桃,象征着仙界的食物非常珍贵。 莫道仙凡便成隔,时时青鸟向人翔。 - 莫道:不要以为。
注释:在皇宫中度过夜晚,等待皇帝的召见。 玉堂学士草写诏书,准备迎接明天的新端午节。 用彩笔撰写节日的帖子诗,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 赏析:这五首诗是作者对李学士的恭维和赞美之作,表达了他对李学士的敬仰之情。第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皇宫中等待皇帝召见的情景,第二首诗则是在描述玉堂学士草写诏书的场景。第三首诗则是在庆祝明朝出国的新端午节,第四首诗则是用彩笔为节日的帖子诗撰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