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熙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 仙人读书处,樵子闻时声 【注】: - 诗句释义: - 仙人读书处:描述了一个仙境般的环境,仙人在此专心致志地阅读书籍。 - 樵子闻时声:描绘了一位樵夫在听闻仙家读书声时的惊奇与感慨。 - 译文: - 仙人读书处:仙人正在这仙境中静心读书。 - 樵子闻时声:樵夫听到读书声后感到十分惊讶。 注释及赏析: 1. 诗句:“仙人读书处,樵子闻时声。” - 注释
【注释】 天冠山:位于江西宜春,主峰海拔1785米。二十八首:指《天冠山志》中的二十八首诗。龙口岩:在天冠山顶,因形似龙头而得名。此诗作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时作者为天冠山主僧。奇石:特异的山石。何用:为什么。五面:山峰有五个侧面。春晖:春天的阳光。水流花片片:形容春光明媚,水光潋滟,山花烂漫。 【赏析】 这是一首写山石的诗歌。诗人站在山顶上观赏着眼前的景色
【注释】 鸾舆:皇帝的车驾。宣唤:召请。新声:指新创作的乐曲或新学得的技艺。塞天:塞外的天地。草茫茫:草原上一片苍茫的景象。 【赏析】 这首琵琶引是宫人李氏为皇上演奏时所作。诗中以“拨”字作结,既表现了琵琶曲调激越、悲切的特点,又暗示出宫人的不幸遭遇。 第一句“鸾舆五月幸龙冈”,写皇帝在五月间到龙岗游玩,这里暗喻皇帝在龙冈游玩的情景。第二句“宣唤新声促晓妆”,写皇帝宣召宫女弹奏新编的乐曲
越罗蜀锦旧衣裳,赢得旁人识赐香。 译文:这身华丽的衣服曾是李宫人的珍藏,但现在却已经破旧不堪。她曾经受到皇帝的宠爱,如今却只能穿着这些旧衣裳,让人感到无比的失落和惋惜。 莫对琵琶思往事,声声弹出断人肠。 译文:不要再对着琵琶回忆那些过去的往事了,因为每一声弹奏都如同刀割一般,让人心痛不已
【注释】 天冠山:山名。在今江西上高县西北,有二十八岩。青天:指天冠山。荡荡:广大无边的样子。此中才一线:指山中只有一线天光,即一线光明处。大道:佛教语,本指宇宙万物的法则、道理,引申为正道、真理。本:本来。慎勿安所见:不要被眼前的假象迷惑。 【译文】 天冠山上二十八个岩洞, 只有一线光明透出。 正道本来是很明白的, 千万不要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 【赏析】 这首诗是说,天冠山虽然高大
李宫人琵琶引九首 琼花春岛百花香,太液池边夜色凉。 一曲《六幺》天上谱,君王曾进紫霞觞。 译文: 琼花盛开在春日的岛屿上,百花齐放散发出迷人的香气。太液池边,夜色清凉,令人感到舒适宜人。 一曲《六幺》是高妙绝伦的曲子,如同天上的乐曲一样美妙。君王曾经品尝过这种美味佳酿,它被命名为“紫霞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美丽的景色和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宫廷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对琼花盛开
这首诗描绘了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的景致。其中,“道散亦已久,世变如浮云”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石壁有太古,为问空同君”则是诗人在感叹岁月变迁的同时,也在寻求与古人的共鸣。 诗句释义: 1.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这是一首诗歌的名字,由二十九首组成,每一首都以“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作为标题。这首诗可能是描写天冠山二十八首中某一首的场景或情感,但具体是哪一首并未给出。 2.
诗句原文: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 山川万古秘,云雨一潭幽。 何日卧龙起,碧潭空自秋。 注释解释: - 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这是一首描绘天冠山景色的诗篇,其中“龙口岩”可能是一个特殊的自然景观或景点。 - 山川万古秘:表示山脉和河流自古以来就保持着一种神秘莫测的氛围。 - 云雨一潭幽:形容云雨之后形成的湖泊(或水池)显得深邃而幽静。 - 何日卧龙起
``` 抽矢射白额,归洞读旧书。 小隐不可见,后来谁卜居。 注释: - 抽矢射白额:用箭射向白色的东西,此处可能是指山石上的白色斑点或岩石。 - 归洞读旧书:回到山洞里阅读过去的书卷。 - 小隐不可见:隐居生活不易被人察觉。 - 后来谁卜居:询问是谁后来在这里定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天冠山二十八首龙口岩的所见所感。诗中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知识的珍视。同时
注释:龙柱雕刻的犀牛头装饰,面妆如锦绣般绚丽。春风轻轻拂过,彩丝飘舞。弹奏新曲时,不需要用黄金拨子,而是用手指轻柔地弹奏,感受晚凉的气息。 赏析:此诗描绘了李宫人的琵琶演奏场景。诗中通过对龙柱、犀锦面妆、春风、彩丝等细节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华美而优雅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宫人琵琶演奏技艺的赞美之情。全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