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咸杰
这是一首赞颂大慧和尚的作品,其内容如下: 戳瞎顶门三只眼,是非佛法一齐刬。 竹篦头上放无端,正是徐六担片板。 诗句解读与赏析 1. “戳瞎顶门三只眼”: - 注释:这里的“戳瞎顶门三只眼”形象地描述了大慧和尚的某种特质或行为,可能指的是他的智慧或洞察力非常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同时,也暗示了他的某种独特之处或与众不同。 - 赏析:此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大慧和尚的智慧和洞察力
【注释】 五戒:佛家五种戒律。不持:指没有遵守。威仪:仪表、仪态。高心:傲慢之心。言不足信:说话不算数,不可信。徒将朽木乱涂糊:比喻徒有虚名而实际并无真才实学。衲僧:禅宗僧人的通称。膏肓病:喻指病重难治之症。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一个禅师的“毛病”,讽刺和嘲笑了那些空谈玄理,却无实际学问的人。全诗语言简炼,用词贴切,以一禅师的“毛病”为中心,通过对比手法,把禅师的“毛病”与一般人的毛病作对比
【注释】 天无私盖,地无私载:天和地都不会庇护、覆盖某物。比喻人世间的是非善恶都是客观存在。 如何形容,生此奇怪:如何形容?这里指“僧”字。生此奇怪: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 为僧不禀僧仪:当和尚却不懂和尚的规矩和礼仪。 学佛力破佛戒:学习佛法却破了佛教的戒律。 鼓舌摇唇:鼓动嘴唇,卖弄口才。这里指僧人在丛林中胡说乱语。 丛林:指寺院。这里借指丛林中的僧侣。 殃害:祸害,损害。 伽梨:即伽梨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在家不读书,行脚不参禅。 随流闲打閧,掘地觅青天。 而今老矣方知悔,捏人痛处力加鞭。 ``` 注释: - 在家不读书:在家(指隐居)的时候不读书。 - 行脚不参禅:行脚(出家修行)的时候不参禅。 - 随流闲打閧:随着水流随意游荡,无所事事。 - 掘地觅青天:挖地寻找真正的知识和真理。 - 而今老矣方知悔
这首诗的作者是佚名,创作于宋代。 我们来解析诗句的含义: 1. “妙处如何论浅深,应之于手得于心。”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事物本质的领悟和理解。这里的“妙处”指的是事物的本质或真谛,而“论浅深”则是指对事物的理解和评价。诗人认为,真正的理解不在于表面的层次或者深度,而在于能否真正地把握到事物的本质。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2. “方圆不用机谋力,长短休将语默寻。”
【注释】 移场定是非:移场,变换位置。 顽心全不改毫釐:顽心,固执己见。 胡言汉语凭谁会:会读胡言汉语,指懂得道理的人少。 铁额铜头也皱眉:额头上生满铁锈,头上长满铜器,比喻顽固不化的人也会皱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颂古六首》之一。诗中通过描绘一位固执己见、难以说服的老人的形象,表达了对那些固执己见、不肯接受新思想、新观念的人的不满和批评。 首句“三处移场定是非”
【注释】 棹:船桨。桡:船桨。劈脑:劈头。没遮拦:没有阻挡的意思,比喻直截了当。乾:通“刊”,干枯、枯死。尽谓:全说。单传:一脉相传。并直指:直接指点。祖师:佛祖。漫:欺骗。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讽刺诗,以“颂古”为标题,实则讽刺当时佛教中一些不肖之徒的行径。诗人借题发挥,对那些口诵佛经而不悟佛旨的人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首句写佛祖的法力无边,如同船桨一样锋利,能够将大海的波涛全部斩断
【注释】 腊月:冬季。莲花菡萏香:荷花的香气。三回赏手不寻常:形容欣赏荷花的次数很多,次数多了就不觉得奇怪了。直饶:即使。会得:理解。须眉落:指胡须、眉毛脱落。龟毛数丈长:用比喻的手法写乌龟的毛很长。 【赏析】 此篇是咏物诗中的名作。它以“莲”为咏物题材,借咏荷以喻贤士,表现了诗人对贤者的敬慕之情。 首句写莲之香气,次句写人赏荷之多,都突出了莲的高贵品格。后两句写贤者即使头发眉毛都掉落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需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然后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 “皇太子妃请就径山升座末后说偈”,这是一首佛家诗,由“皇太子妃”可知是元代僧人杨琏真伽的《径山应制》一诗,此诗以“皇太子妃请就径山升座末后说偈”为题。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首诗的内容,是皇太子妃请皇帝到径山升座后,皇后娘娘说偈子
【注释】 颂古六首:指《颂古十章》。 其二:第六篇。 贤圣法来未曾杀,而今断这一刀休:贤圣所传下来的法律从未杀人,现在你却要杀人,这真是大错特错。 果然葛怛胸中落,笑杀灵山老比丘:葛怛(dǎ)是唐代高僧玄奘,曾于唐贞观十九年(645)随唐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灵山”是佛教语,指极乐世界、西方净土。此诗讽刺那些为名利而杀人的贪官污吏,他们如同贪婪的葛怛一样,最终自食恶果。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