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枋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寿华山檗翁和尚七十初度四十韵》,全诗如下: 耆旧风襟远,师资雅范亲。 小生惭孔李,先子辱雷陈。 降分过从数,忘年简札频。 草堂资待遗,箪食惠无贫。 东涧欣遗老,西华悯负薪。 三登情缱绻,万仞壁嶙峋。 佛藏瞻挥麈,天章叹剪鹑。 金篦时刮眼,玉碗共沾巾。 景物横今古,沧桑近暮辰。 行行凭楖𣗖,采采问葵莼。 杖倚鸠还拙,车安鹿易驯。 过溪宁独笑,浮笠会从嗔。 西竺传优钵
【注释】: 题画:题写在画上。 寒崖:指高耸的山崖。 横波天末:即横波,一种水势。天未,指天边。 胸中会可吞云梦:指胸中的抱负和志向。 安得人间有片尘:意指世间哪有一片尘埃。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追求高远理想的执着。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淡泊之情。 首句“欹树寒崖空复春”
【注释】 怀友其一:怀念朋友的诗作之一。 细雨寒江路,疏灯独夜舟:形容旅途中的天气和环境,以及作者独自驾着小船在江上漂泊。 故人:老朋友。 寂寞:孤单冷清。 为访:到访。 玉峰秋:指山名,位于江西宜黄县。 赏析: 《怀友》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以“细雨”起头,“疏灯”收尾,中间四句写“独行江路”。全诗语言平易朴素,意境清幽闲远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 第一句“依然绿树与青山”写诗人眼前的景色,眼前仍然是青翠的树木和郁郁葱葱的山峰,诗人没有用一个“变”字,而只用了“依然是”,就写出了时间流逝、人事变迁,但眼前的山、树依然如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句“木落山空风物闲”写山中的景致。诗人把目光转向山上,只见山中林木凋零,一派萧瑟荒凉的景象
荷裳芰带舞衣宽,之子循陔学采兰。 偕隐时推同介子,养亲应不愧周磐。 注释:荷叶荷花的衣裙、腰带都像舞女那样宽大,他(这个人)学习采兰。一同隐居的人应该推许像介子那样的人,养育父母的时候应当像周磐那样有节操。 赏析:诗人在《题画即事》中,描绘了一幅“荷裳芰带舞衣宽”的图画。荷裳是荷花的衣裳,芰带是菱角的腰带。舞衣指舞蹈时的服装,宽指宽大。“之子循陔学采兰”,循陔,亦作“循陔”、“循陔”等
《碓庵和尚继席灵岩诗以赠之(其一)》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诗人情感的古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翻译: 1. 现在灵山岂易逢: - 现在:指当前的时间或情况。 - 灵山: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五台山,这里可能是指某个著名的佛教圣地。 - 岂易逢:非常难得遇到。 - 注释:在当前的时间和情况下,能够遇到灵山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2. 法幢高踞碧芙蓉: - 法幢:佛教中的一种仪仗
瀑布从深深的山谷中奔腾而出,石桥横跨在乱石和激流之上。 满目的奇峰异景让人眼花缭乱,仿佛云气缭绕在脚下,使人忘却了脚踩的是云梯。 注释:幽壑:深山峡谷。飞寒翠:形容瀑布飞泻的景象。浮云屐:指登山时所踏的云梯。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观赏瀑布时的壮丽景色。首联“瀑布每穿幽壑出,石梁独跨乱泉行”描述了瀑布的壮观场面,瀑布从深山峡谷中奔腾而出,石桥横跨在乱石和激流之上。颔联“探奇满目飞寒翠
注释:画中的流水绕过隐者的家门,山径随溪水流向斜阳。 隐居者身材瘦弱,但甘愿过着淡泊清贫的生活,整日被松风和落霞吹拂着。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山水画面。前两句描绘了流水绕过隐者家门前的景象,以及山间小径随溪水斜流的情景;后两句则表达了隐居者甘于淡泊清贫、享受自然生活的心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注释:整日里涧水潺潺,白云鸟道边。山中成了独自的来往,草木也忘去年岁。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诗,诗人通过描绘涧水、白云、鸟道、草木等景物,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觉
注释:高阁凭空俯视碧绿的流水,西山和南浦在望中尽收眼底。登上高楼不尽地思念着远方的人,仍然看到那孤帆在天际飞驰。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登楼远眺,怀念故人之作。首句写诗人站在高处俯瞰远处的景色,用“空”和“俯”两个动词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二句写诗人眺望远方,西山、南浦尽收眼底,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视野和胸襟;三句写诗人登楼远眺,但心中依然思念着远方的人,突出了诗的情感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