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煌
兴来随意涉烟波,偶把渔竿学志和。 午日才炎须戴笠,祫衣新制不须蓑。 注释: 1. 兴来随意涉烟波:兴致来了就随意地涉水而行。 2. 偶把渔竿学志和:偶尔拿起渔竿模仿志向的合拍。 3. 午日才炎须戴笠:中午阳光炽烈时必须戴上帽子。 4. 祫衣新制不须蓑:新的衣物已经制作好,不需要再穿渔夫的衣服了。 译文: 兴致来了就去涉水游玩,偶尔拿起渔竿模仿志向的合拍。 中午阳光炽烈时就戴上帽子
【注释】 深浦:地名。招招:船夫。竟喧哗:竟然大声喧闹。野渡:小河边的渡口。趁晚霞:傍晚乘着落日余晖。倏忽:极短的时间。鲸波:指巨大的波浪,鲸鱼喷水形成的巨大浪花。蜃气:蜃吐气成云,故称。警横斜:指天空出现横斜的彩虹。月姊:月亮女神。有耀:指月光灿烂。风姨:风神。鼓浪无涯:指海潮汹涌澎湃。巨川:指大海。济:渡河。上仙槎:指神仙所乘坐的神舟。 【赏析】 此诗为赴任时所作。首联写舟子喧哗
乡征有感 五日来回自楚门,清晨直至月黄昏。 短亭去去长亭到,红帽呵呵黑帽喧。 海渡风来白浪亟,山颠雨过黑云奔。 何年脱却追呼吏,洗尽尘嚣返故园。 注释: - 《乡征有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行中的所见所感。 - “五日来回自楚门”:描述了从家乡出发,五天往返的情景。 - “清晨直至月黄昏”:描绘了从早晨开始直到夜晚结束的行程。 - “短亭去去长亭到”:通过短亭和长亭的设置
注释:脱却红尘二十年,不谈清净不修仙。 译文:我已经离开尘世生活了二十年,不去谈论清静的修行也不去修炼。 赏析:诗人通过“脱却红尘二十年”表达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内心的渴望。他不愿意再被世俗所束缚,而是要去寻找自己的内心世界,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修行的看法,认为修行不是为了追求清静,而是为了达到心灵的自由。 只因身负千斤重,必使心同百炼坚。 译文
【注释】 九日登高望逆夷帆影:重阳节登高远眺,望着远方的海寇。 重阳佳节枕戈矛:重阳节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战士们枕着戈矛休息。 瞭望高登最上头:站在高处瞭望。最上头是指最高的山头或者山顶。 不断玉山环四面:形容群山环绕,像玉一样美丽。环:环绕,包围。 无边瀛海豁双眸:广阔的海洋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使双眼豁然开朗。 全无商舶冲鲸浪:没有商船在海上航行时激起的大波浪。
宿堂上领古寺 古寺庙立在山顶,山路不平,我在这里已经是第三夜了。 深夜渐感神志平静,山僻之地从教梦也清静。 小憩自然捐除俗虑,少闲就是学得长生。 尘缘自此浑忘却,又听晨鸡唤早行。 注释: 宿堂上领古寺 —— 在古代的寺院里住宿。 古寺庙立在山顶,山路不平,我在这里已经是第三夜了。 深夜渐感神志平静,山僻之地从教梦也清静。 小憩自然捐除俗虑,少闲就是学得长生。 尘缘自此浑忘却,又听晨鸡唤早行。
【小平园观杜鹃花】 小园晴日暖如烘,满树花开烂漫红。 谁谓杜鹃啼不止,春来也会笑东风。 【注释与赏析: 小平园观杜鹃花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里小平园中杜鹃花的美丽景色和生动形象。首句“小园晴日暖如烘”,以“小园”开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仿佛是主人在阳光明媚的早晨,带着愉悦的心情,走进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小园子。紧接着,诗人用“晴日暖如烘”形容小园内的天气晴朗温暖,阳光照耀下,万物都显得生机勃勃
【注释】: 石佛高盘万仞山,昙花现处照溪湾。 石佛:指佛教中的佛像,也指石头上的佛像。 高盘:形容石像的雄伟壮观。 万仞山:形容石山高大陡峭。 昙花:佛教中的一种花,代表空性。 照溪湾:照亮了小溪和河流的两岸。 色相:佛教中的一种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固定的形态和色彩。 空中现:佛教中的一种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空无的。 只是:仅仅、仅仅是。 非空非色间:即“空”和“有”之间,是佛教中的一种观点
译文: 桃树与杏花相连接,枝头盛开的桃花色彩鲜艳。突然冒出一朵白色的桃花,羞怯地献出娇媚,不愿与红粉争艳。桃花刚刚开花就已经超凡脱俗,结实后需要经历几年的时间。等到瑶池成熟的时候,我定会饱餐一顿,尽情地游仙。 注释: 1. 桃天紧接杏花天——桃树与杏树相邻生长,桃花与杏花相连。 2. 烂漫枝头一色鲜——形容桃花开得繁盛,颜色鲜艳。 3. 忽有白花羞献媚,耻随红粉共争妍——突然冒出一朵白色的桃花
【注释】 1.有感:即有诗之感慨。 2.山下出泉水,几经遭坎坷:比喻诗人从幼小起就经受了生活磨折。 3.但能流不息:即使遭受挫折,也能不断前进。 4.终得到江河:指经过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前两句是说山泉虽遇坎坷,仍不停地奔流。后两句是说经过千辛万苦,最后终于获得成功。全诗以“山泉”喻人,表现了一个不畏艰难、奋发向前的精神。 这首诗的大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