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珝
竹 自古高人偏爱竹,常向轩前看未足。 眉山苏子笔如神,洋州老可曾相熟。 东鲁藩垣有卯君,等闲濡染生烟云。 俨然如到嶰谷上,金刀截断苍苍纹。 莫说淇园春雨霁,此君在在增佳致。 帝子啼痕色尚斑,丹阳径造留深意。 三更月上照寒阴,孤稍化出虬龙吟。 世间草木敢相抗,直节清风照古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竹的诗,表达了作者对竹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诗以竹为主题,通过描绘竹子的各种形态和特点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壮丽的山水景色。首句“江南之山倚南斗”,意指江南地区的山峰如北斗星一般高耸入云。接着,“根据蜿蜒几千亩”描述山脉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的景象。第三句“悬厓峭壁重复重”,则描绘出悬崖峭壁层层叠叠、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的几句进一步描绘水景,“江南之水环南都”意指江南地区的水流环绕南方的都城,“汹涌周回为具区”形容江水汹涌澎湃,波涛翻滚,如同具有神奇力量的具区神女
【解析】 此为宫怨诗,写宫中女子对皇帝的思念之情。首联描写了皇宫的清静和宫女们的心情。颔联、颈联描写了宫女们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她们对皇帝的思念之情。尾联则以宫女的视角,写出了她们的生活现状。全诗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动人。 【答案】 译文:紫禁城内清幽宁静,天长地久,天上的蓬莱宫隔在尘世之外。春风拂过万年枝头,玉砌葵花沐浴着阳光。九重宫殿勤政爱民,亲自目睹恩泽普降于内朝。五色细缕五彩缤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意思进行归纳概括。此题要求考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回答出“山水画”的译文及赏析,注意要结合注释来回答。 【答案】 译文:(江上)山好如一幅展开的屏风,山上古木参天苍翠;飞流直下几千尺,大雁南飞去秋云茫茫。津口是谁远呼渡船?摇橹人不肯顾。谢却利名场,海阔天高何处所慕?君不见车骑往来尘滚滚
夜月闻砧 八月九月秋气高,长林落木风萧萧。 白苎秋深不堪著,轻寒欲试新剪刀。 城头霜飞露华湿,城下寒蛩啼更急。 当户谁家捣练声,风高不碍重城入。 千杵万杵声未停,已知力倦心怦怦。 天清月冷几人语,塞北江南今夜情。 不怨捣衣寒苦早,惟愿着衣人不老。 万里归来未有期,昨日官家颁絮袄。 注释: - 八月九月秋气高:指秋季的八月和九月天气凉爽。 - 长林落木风萧萧:形容树叶飘落,风吹过的声音。 -
【注释】 松径秋声:松林中秋风的声音。 紫苔绕径:紫色的青苔长满了小径。 无迹:没有留下痕迹,形容非常清洁。 郁郁高松挺秋碧:郁郁葱葱的高松挺立在秋天的碧绿之中。 金气正骄风满林,浑如万壑波涛激:金秋的气息正旺盛,吹遍树林,仿佛万道山沟里的水波激荡。 又如晓日蛟龙吟,翠云荡漾江中心:又好像是早晨阳光下,蛟龙在江面上吟唱。 倏忽风微更堪听,冰弦操出重华音:突然风势微弱了,更能听到琴声。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分析诗歌的三要素,即内容、形式、语言。具体到本题,首先分析内容,然后分析形式与语言,最后进行整体赏析。 【答案】 译文:秋风飒飒天宇清朗,秋夜三五良宵月色平;嫦娥捧出玉台镜,山河大地增光明;广寒宫仿佛开宫殿,桂影团团月中见;霓裳一曲声珊珊
注释 1. 芳草垂杨荫碧流:芳草、垂杨,都是水边生长的植物,这里指水边的景色。荫,遮蔽。碧流,清澈的水流。 2. 雪衣公子立芳洲:雪衣,白色的衣物。公子,古代贵族子弟的称呼。芳洲,美丽的小岛。 3. 一生清意无人识:一生,整个一生。清意,高洁的志向和情操。无人识,没有人理解。 4. 独向斜阳叹白头:独向,独自对着。斜阳,夕阳。叹白头,感叹自己年华老去。 赏析
醉把仙芝看,商岩采处频。 翠茎犹带露,紫盖不沾尘。 岂是充饥物,端为上寿珍。 玳筵云不散,共祝百年人。
见说遗庵老,常年卧白云。 诗吟长短句,书阅古今文。 遗行人间重,褒章陇上焚。 桥门有贤嗣,师道续河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