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荃孙
萧寺养疴焚香枯坐怀人感旧得三十篇柬锦里同人兼寄都门旧友 忆昔李夫子,曾夸天马驹。地舆经纬域,韵法直横图。绝业傅青简,遗文散绿芜。髫年曾请益,珞珞愧今吾。 注释:回忆起往昔,李夫子曾经说过,他曾经夸赞过一匹天马驹。他在地理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诗歌韵律和风格就像一幅纵横交错的地图。他的诗歌绝妙无比,被传为佳话,而他的遗文却已经散落在了荒芜之地。我小时候曾经向他请教过学问,但是现在我却感到惭愧
下面是对《游上方山》诗句的逐句释义: 1. 石梯三百级,梯尽即茅庵。(层峦飞阁势重重,十里遥闻薄暮钟。) - 石梯三级:形容山路陡峭,需要攀爬很多级石阶才能到达山顶。 - 茅庵:简陋的小屋,通常用于僧人或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 意涵:通过描写山路的艰辛和到达山顶后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艰辛与内心平静的对比感受。 2. 踏壁身攀树,窥窗影落潭。(榜鹤巢边攀古木,向云升处上高峰。) -
``` 极浦与云齐 轻舟怕路迷。 风驱群木偃,天压万山低。 远渚聚饥雁,荒村鸣午鸡。 客中听不得,况有鹧鸪啼。 译文: 在沔阳的船上停歇时,看到远处的湖面和天空融为一体,小舟在湖面上行驶,我害怕自己迷失了方向。 微风轻轻吹过,使树木纷纷倒下,天空压低着万座高山。 远处的小洲聚集了许多饥饿的雁鸟,而荒废的村落则传来了中午的鸡叫声。 在异乡他乡听着这些声音,让我无法忍受,更何况是鹧鸪的叫声。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对贵州镇筸的描写,表达了对当地人民和地方风俗的赞美。 第一句中的“危堞”,是古代城墙上突出的垛口,也指瞭望台;“崇碉”指高大坚固的碉楼;“礼仪杂夷夏”,指当地的风俗习惯中有中原的礼仪也有蛮荒的习俗;“户口半兵民”,指这里的人口中一半是当兵的,即“土司”。 第二句中的“铜鼓”,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也是民族乐器;“金钱喜卜神”,指这里的人喜欢占卜,用铜钱来占卜吉凶
注释: 镇筸四首:这是一首描述镇筸地方风貌的诗歌。镇筸是中国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一个县,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这首诗通过描绘镇筸的民居、树木、农田等景象,展现了这个地方的美丽和宁静。 民居:指镇筸地区的居民房屋。 绕郭:环绕着城墙。 了了:清楚明白的样子。 炊烟:指做饭时升起的烟雾。 树老根盘屋:意思是老树的根部盘绕在房屋周围。 山高顶凿田:意思是高山上开垦出来的田地。
出都题壁五首 红尘飞十丈,冠盖满华京。挥手出门去,西山一笑迎。 萍踪游子恨,絮语故人情。桥下桑干水,都成呜咽声。 注释: - 红尘:指尘土和人世间。飞:飘动。十丈:形容尘土很高。 - 冠盖:车舆、官服等物,借以指代显贵之人,也指官吏。华京:繁华的京城。 - 挥手:告别的样子。 - 西山:这里指诗人所要去的地方。 - 萍踪:像浮萍一样的足迹,比喻四处漂泊不定。 - 絮语:像棉絮一样的絮言
镇筸四首 西南天尽处,高踞百蛮秋。 风俗黔中近,江山楚上游。 箐浓蛇屈曲,云密鸟钩辀。 介子祠堂在,论功世寡俦。 注释: 镇筸:指镇筸州,今湘西凤凰县。 黔中:贵州中南部地区,古称黔地或黔中道。 楚上游:指长江流域的上游地区。 箐深蛇屈曲:指山间丛林茂密,蛇难以藏身,故屈曲盘绕。 云密鸟钩辀:指天空中云雾缭绕,鸟飞翔时发出的声音如同车轴被弯曲一般。 介子祠:纪念古代英雄介子推的祠堂。 赏析:
嘉鱼道中 落叶飞如雨,柴门静闭关。 人驱黄犊返,我羡白鸥闲。 落日下高树,寒烟沉远山。 篷窗无一事,村酒破愁颜。 【注释】 嘉鱼:县名。今属湖北武汉。 柴门:指农家的柴门。 黄犊:黄牛。古代用“犊”代称牛。 篷窗:船上或小船上的窗户。 【赏析】 嘉鱼道中,即在嘉鱼(今属湖北)一带的水路上行舟。此诗为作者途经嘉鱼道中时所写。 首句“落叶飞如雨”,写秋意之浓;次句“柴门静闭关”,写旅途之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野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者的向往之情。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析: 1. 随径三五折,疏林重复重: - 诗句释义:“沿着小径曲折前行,穿过稀疏的树林。” - 注释:描述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通过几条不同的小径,穿越稀疏的树林。 2. 花幽消艳态,地僻敛寒容: - 诗句释义:“花儿虽然美丽,但在幽静的环境中显得不那么艳丽;地势偏僻,也让人感受到寒冷的气息
武昌县 似听雷雨急,此地恶风波。 天到山头断,舟从石上过。 危难先作响,骇浪细旋涡。 半日篷窗坐,愁多两鬓皤。 翻译: 1. 仿佛听到雷声和雨声急促地响起,这个地方的风浪十分汹涌澎湃。 2. 天空好像突然中断一样,在山头被劈开了一条缝隙。 3. 船就像在石头上行走一般,摇摇晃晃,非常危险。 4. 当遇到困难时,首先感受到的是波涛声的轰鸣和漩涡的旋转。 5. 坐在篷窗旁,度过了半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