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集孙
以下是对该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第一句:鬓丝冉冉负年华,客梦无时不在家。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鬓角的白发以及频繁的旅行生活的感慨。"鬓丝冉冉"描绘了岁月的痕迹,暗示诗人已步入中年或更老的年龄;"负年华"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而“客梦无时不在家”则揭示了诗人虽身在他乡,但心中始终怀念着家乡和家庭,体现了诗人对家的深厚情感。 - 第二句:吟得新诗三百首,却惭篱下见黄花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艺术手法。本题要求分析“渡湖”一诗。首先,了解“渡湖”的内容:渡湖,指乘船渡河。诗人写自己渡湖的情景:漠漠西湖匝野烟,夕阳柳下买归船。关心一纸平安报,雁字纵横写碧天。然后,根据对诗句的理解,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译文: 西湖四周弥漫着烟雾。在夕阳的映照下
诗句原文: 与客敲诗倚古松,乱蝉声里夕阳舂。 几年饭颗山头瘦,槐叶今朝得饱供。 注释解释: - 谢偃溪惠索淘(宋代诗人徐集孙作品) - 与客:与客人一起 - 敲诗:敲打着诗歌 - 倚古松:依靠着古老的松树 - 乱蝉声里:杂乱的蝉鸣声中 - 夕阳舂:夕阳下的春光 - 几年饭颗山头瘦:几年来,我如同在山头消瘦 - 槐叶今朝得饱供:槐树叶现在正好让我吃饱了 赏析:
注释:陡峭的山崖,深藏的趣味,每当来到洞口时都费尽心思去寻觅。猿猴的声音难以用言语形容,只能写山林中一片心情。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猿为对象,借物抒情,表现了诗人对猿声的独特感受和理解。首句“峭壁悬崖隐趣深”,描绘了猿猴栖息的环境,暗示其性情之幽深。次句“每来洞口费呼寻”,表达了诗人对猿猴的喜爱之情。第三、四句“啼云啸月声难写,只写山林一片心”,则更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猿猴的情感
注释:不要说满眼都是没有知心的友人,只有那耐久不衰的菊花才是故人。 赏析:此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之情。首句“莫言满眼无知己”表明诗人在当前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无助,无人理解,因此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而“耐久黄花是故人”则通过黄花的形象象征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黄花经冬不凋,象征着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对故人高尚品格的赞美。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徐集孙的《谢林可山序诗》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不枉西湖住两年: - 不枉:表示没有白费,没有浪费。 - 西湖住两年:指作者在西湖地区居住了两年,可能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生活环境。 2. 穷吟活计又成编: - 穷吟:穷尽吟咏,形容勤奋地吟咏诗文。 - 活计:日常的生计或工作。 - 又成编:指将吟咏的成果整理成册,形成作品集。 3. 生平不得春风力: -
注释: 鹭鸶栖息在溪边,靠近水流的地方。我向来习惯于与你们结伴而行,共同度过时光。我们不需要回到画中寻找,只要一起在江湖上留下一段清新的记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鹭鸶的诗。诗人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将鹭鸶的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首联“宿苇临流去就轻,生平惯与尔同盟”描绘了鹭鸶栖息在水边,轻盈而自在的样子。诗人以“同盟”一词形容鹭鸶与他的关系,表现出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颔联“相从奚假归图画
【诗句解读】 1. 「湖上」:指在湖边。 2. 「不分雨色共晴光」:形容湖面上的景色,无论风雨或是晴天都一样美丽。 3. 「每搅吟魂梦草塘」:每当风吹过湖面,搅动着诗人的心灵和梦境。 4. 「数日不来湖上看」:由于某些原因(未说明)导致诗人没有来湖边看风景。 5. 「西风次第水苍茫」:西风不断吹拂,湖水显得越来越宽阔、深沉。 【译文】 湖面上,无论风雨还是晴朗,都展现出同样的美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惜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译文: 注释 1. 轻寒测测:形容天气微寒且湿润。测测:形容寒冷湿润的样子。 2. 独坐吟床日较迟:独自坐在吟床上,太阳已经落山了。吟床:指书桌前的卧榻。 3. 方此:正在这个时候。此:代指“独坐吟床”,即独自吟诗的时候。 4. 惜春容易老:春天容易过去,就像人的青春岁月一样短暂。惜春:对春天的珍惜和留恋。 5. 晚风吹落野棠梨
注释:蜗牛的分岐头角长出了天,盘旋爬行巧妙利用了缘。爬到高处翻坠失足掉下去,徒然在阴暗处垂涎涎地流口水。 赏析:此诗描写了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形象生动,寓意深远。首句“分岐头角出于天”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蜗牛头上长有尖锐的长角,犹如从天而降一般。第二句“盘泊委蛇巧并缘”则描述了蜗牛善于攀爬,能够巧妙地利用树枝、石头等物体作为支撑,缓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