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注释:1.螳螂(máng láng):昆虫名,属鞘翅目、螳螂科的昆虫。2.车辙(chē zhé):指道路两旁或水中的痕迹。3.戒(jiù):警惕,注意。4.积伐而美者以犯之:积累起来好的东西去冒犯它。5.养虎者:饲养老虎的人。6.媚养己者:迎合饲养自己的人。7.顺也;8.故其杀者,逆也:9.散木:不材的木材10.散木之用:即“散木”之意。 赏析
若其不然者,则不可得矣。” 颜阖曰:“吾闻君子不以言遇人而以信待也。今夫子欲相我君,吾敢问焉?”蘧伯玉曰:“吾非圣人也,不能以身许大恶;且夫子之于道未有定乎?若然者,则亦无由矣。”颜阖曰:“请从其言而行之。” 蘧伯玉曰:“君子不以言遇人而以信待也。今夫子欲相我君,吾敢问焉?” 译文: 丘先生再三阐述所闻:凡是交朋友要近在身边则必相互倾吐真情实意;远距离的交友,则必须用忠厚的话来表达
“昔吾先君仲尼之时,游于鲁而耻为孔子弟子;及去,曰:‘我岂匏瓜哉?将以为人乎?’今叶公子高使于齐也,欲以身之不若往,必有不得已者。夫子其行可矣!” 注释1.颜回(yí):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2.樊:养禽兽的场所。 3.无门无毒:指没有危险和灾祸。 4.寓于不得已则几矣:意思是如果能不为所迫而隐居,就差不多了。寓,在此意同“遇”。几,接近的意思。 5.绝迹易,无行地难
注释:1.阳:这里指事物的表面现象2.采色不定:颜色不固定3.因案人之所感:根据别人的感觉4.成:成功5.訾(zǐ):量长短6.庸讵可乎:岂能7.童子:小孩8.天子之与己,皆天之所子:是上天所生的9.蕲(qí):希望10.人善之邪?人不善之邪:是否善良呢?11.谪(zhé):贬斥、责罚。12.古有也:古人也有这种行为,不是我独有的13.直而不病:正直而没有毛病14.胡可以及化:怎么能跟它一样15
译文:颜回拜见孔子,请他出外去。孔子说:“你到哪里?”颜回回答道:“将要往卫国去。”又问:“你要去哪里呢?”颜回答道:“我要前往卫国。”为什么要去那里呢?孔子说:“我知道了,你是在向我讨教什么呢?“颜回回答道:‘我已经听说过卫君的为人。他年纪壮健,行为却很专一。轻率地使用国家资源却不感到有什么过错;轻易使百姓死难,死者以国量计,像泽水一样浅薄,老百姓恐怕难以生存了!我曾经听说过老师的话
庄子曰:「汝非生今者而待一世者邪?」 若彼无实形、虚名、假说的,就是不是;是和不是就没有什么区别了;然或然的东西也是这样,没什么两样。声音相比较,也好像没有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样。和之以天倪(道),因之而变化无穷,所以可以度过一生。忘掉时间与情义、理想,任凭想象驰骋无边无际,所以说寄托在无限的空间里。 罔(wǎng)两问景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 罔两说
庄子曰:「是黄帝之所听荧也」。这是说“这都是黄帝所听到的”。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君王。 「而丘也何足以知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有什么资格知道这些呢?” 「且女亦大早计,见卵而求时夜,见弹而求鸮炙」。“女”是“汝”的意思。意思是说:你对黄帝所听到的东西的了解已经很晚了,所以要等到看到鸡蛋和孵出的小鸡才能知道时间;还要等看到一只鸟去啄食另一只鸟的蛋才能得到烤肉。 「予尝为女妄言之」
``` 故昔者尧问于舜曰:「我欲伐宗、脍、胥敖,南面而不释然。其故何也?」 译文:所以,昔日的尧帝曾向舜帝请教:「我想要讨伐宗、脍、胥敖,面向南而坐却没有轻松下来。是什么原因呢?」 注释:1) "故昔者" 指的是从前或过去的情况。 2) "尧问于舜曰" 中的“问”指询问,“于”是介词,表示方向或对象。3) “欲伐宗、脍、胥敖” 描述尧帝想要对宗地、脍地和胥敖地采取行动
诗句:今且有言于此,不知其与是类乎? 译文:《齐物论》中提出了一个疑问,即我们的言论是否与“是”相一致。这个问题探讨了语言和概念的相对性。 关键词解释: 1. 言语:“言”指的是人类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在这里可能指代一种特定的认知框架或真理标准。 2. 是类:“是类”指的是事物的类别或种类,即事物被分类为某一类别的标准或依据。 3. 不相类:“不相类”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区别和独立性
译文: 一切事物都是有始也有终的。如果认为有的事物是可以的,那它就可;认为不可以的事物不可得的话,那就是不能的了。那么万物本来就没有可以和不可以的区别,所以它们都是一样的。圣人能用普遍的道理来对待万事万物,不把那些细微的东西当作重要问题,也就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到了极点的时候就停止了。他们认为有的事物是不存在的,这是最坏的情况;其次以为有东西存在却不能加以限制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