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立之
《老叹》是宋代诗人萧立之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晚年生活态度的转变。下面将按照要求逐一赏析: 1. 作者介绍: - 萧立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个体的情感体验。 2. 诗句原文: - 学不前人生谩前,老来嫌怕占人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迷茫和对晚年生活的焦虑。 - 只便岁晚屠苏酒,后饮翻成最少年。:描绘了岁末饮酒的场景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诗来执热濯寒淙,剪剪西风破玉蓉。 - 注释:诗句中的“诗来执热”可以理解为诗人在创作诗歌时的热情如同手持火热的火焰;“濯寒淙”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用诗歌洗涤心灵、净化情感的过程。 - 赏析:此句通过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执着。 - 译文:当诗人手握火把,点燃心中的情感,如同沐浴在寒冷的溪流中,用诗歌洗涤心灵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度。
注释:我居住在西山南面的江边,又住到吴山送别落日的余晖。燕子不知道家近还是远,每年秋天都要到社坛参加一次祭祀。赏析: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西山南浦和吴山之间来回走动,是为了送别黄立轩和朱南湖两位友人分别回乡参加秋社祭祀。“燕子不知家近远,年年秋社一番归”,燕子不知家近还是远,每年秋天都要来参加一次秋社祭祀
【注释】 柬邵中立:给邵中立。作者在诗中借以自比,表示要像自己一样有骨气的文人,不应趋炎附势。金鲫(zì):鲫鱼的一种。荷花:指荷花峰下。长松:高大挺拔的松树。水程半月孤蓬雨:指船行半月后,在风雨中飘泊。客饭浑家野寺钟:指寄宿在农家,吃农家饭,住寺院里。心事岁寒诗眷属:指自己的心志如诗篇般坚定。鬓根秋色老形容:指鬓发已白,年事已高。片云影里湖湘隔:一片云的影子,隔断了湖湘两地。莫爱新吟寄短封
【注释】雁雁欲啼江上秋:雁鸟群飞鸣叫着好像要哭叫,在秋天的江上。 旧题诗在水边楼:以前写的诗歌就写在水边的高楼上。 潮风一夜移帆去,明日书来是越州:夜潮风一夜之间就把船帆吹动,明天收到书信就知道他已到达越州。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情景。首联写景,雁鸟悲鸣,秋色凄清,旧题诗在水边楼,暗示诗人和友人曾一起在此留下过美好的回忆。颔联写别情,潮风一夜吹走帆影,明日书信传来消息
注释:团扇应该能够遮挡夕阳的余晖,清晨凉爽时还可以穿上薄衣。离开时宽着带上秋天的风,留着千岩万壑归来用。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徐高士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依依不舍之情。诗中“团扇”、“秋”等关键词语运用得当,使得整首诗富有意境
在宋代,萧立之的《题穆叔晦雨净风香亭三首 其二》中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的画面。本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以及历史典故的崇敬之情。接下来将结合诗意、注释、译文进行具体解析: 1. 诗句原文: 风标王谢佳子弟,气岸夷齐旧典刑。 骑马纷纷尘及腹,几人爱此竹间亭。 2. 诗句解读: - 风标王谢佳子弟:这里的“风标”意指风范或标杆
【注释】邹氏观梅亭:在今江西南昌市东。于春:指梅花。“何意”句:意思是说,梅花虽然开得迟,但并不妨碍它在春天里首先开放,因为它的枝干是向南长的(南枝),所以它不怕冷,能先开花。 【赏析】这首咏物诗以花为题,托物言志,借梅花的迟来而先放,比喻自己的遭遇和遭遇中人的遭遇一样,也受到命运的压抑,不能及时施展才华,因而愤然出仕,以求一逞抱负。 首句“岁晚才花花已迟”,点明题目中的“才”、“花”二字
【注释】 邹氏:即邹衍,战国时期道家思想家。观梅亭:即梅花亭,在今山东济宁。诗人借咏梅花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诗。诗人爱梅、赞梅,却不是一味地颂扬其美,而更多的是要人们理解梅花的品格和精神,从而受到启迪、教育。全诗前半首主要写梅花傲雪凌霜,不畏严寒的高洁品质;后半首则着重描绘了梅花的幽雅风韵和超凡脱俗的境界。 起句“诗人爱梅说道理”,以简洁的语言点明题旨:诗人之所以喜爱梅花
这首诗是作者在郑琴山赠送的《三希堂诗集》后写的一首和诗。全诗共三首,这是第三首。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落笔何能观堵墙,山间只合傲羲皇。(注释:落笔何能观堵墙:意思是说,我写的文字怎么能比墙壁高大呢?山间只合傲羲皇:意思是说,我生活在山中,应该像羲皇一样超然物外。) 惭君遗我湘枝束,愁与吟䯲一样霜。(注释:惭君遗我湘枝束:意思是说,惭愧的是您送给我的诗书就像捆绑着的树枝,无法展开。吟䯲一样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