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立之
【注释】雪溪:指浙江绍兴的雪窦山,相传晋代僧人支遁曾隐居于此。徐高士:指诗人的朋友徐凝。越三首:指《雪溪》《西兴渡》和《月夜》三首诗。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清吟未了又成行”,点出送别的时间是早晨,诗人刚刚起床在窗前吟诵新作的诗歌,尚未完篇就匆匆起身准备出发。第二句“是处青山入瘦藤”,描绘了诗人送别的地点——绍兴的雪窦山,并写出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两袖晓风荷叶露
【注释】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的寂寞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首韵“我屋梅花为客栽,吟梅君独未能来”,诗人用“我屋”和“吟梅”两个词语描绘了一幅自己孤身一人,在寒风刺骨中吟咏梅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他孤独的生活状态。而“君独未能来”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二韵“山中欠了连床约,却对西湖笑口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期望
赴官舟中 蛰龙初动雨峥嵘,黄浊连宵与树平。 路入峡头天一握,梦回蓬背月三更。 江村无复鱼盐市,客饭初尝菌蕨羹。 小泊桥南沽斗酒,一街灯火灌婴城。 注释: 1. 蛰龙初动雨峥嵘:蛰伏的龙在初起时惊动了雨水,使得风雨交加,气势磅礴。 2. 黄浊连宵与树平:黄河的水浑浊到了连夜晚都和树木一样平铺开来。 3. 路入峡头天一握:道路进入峡谷,天边就像一把大手一样。 4. 梦回蓬背月三更
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至日次韵 - 这一句可能是诗的标题或序言,意味着这首诗是在某个特定的日子创作的。 2. 混辟无穷运以刚 - “混辟”可能指混乱或混沌的状态,而“无穷”则表示无限、无尽。整句的意思是混沌状态中的无限动力与刚硬。 3. 积阴打底有微阳 - “积阴”指的是累积的阴暗,而“打底有微阳”则表示在这层阴霾之上还有一丝阳光。整句表达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有一线希望或生机。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四方上下忽相从,君信西来我信东。 - 译文:四下八方忽然都聚在一起,你相信西边来了我就相信东边。 - 注释:四方,指四面八方;忽相从,忽然聚在一起;君信西来,你相信西边来了;我信东边,我相信自己会来到东边。 - 赏析:诗人通过“四方上下忽相从”表达了他与友人相聚的情景,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2.
注释:我与穆叔的分别已经很久了,如今他再次来到这个亭子。他敲着球,击着筑,把清风都打碎了。我看着你那满头白发,真是让我心痛,又看着你那青翠的枝桠,也是让人心疼。 赏析:此诗以重访雨净风香亭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抒发了对穆叔衰老和霜枝的同情。首句点出时间,“别久”二字表明二人离别之久,“重来”二字表明重逢的喜悦。次句描绘诗人与穆叔在亭中欢聚的情景。三、四两句则由物及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有一定的识记和理解概括能力,能够把握诗歌的内容要点。本题要求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全诗的意思,然后对每个诗句进行具体赏析。 (1)“湖海千年梦”句:诗人在湖海间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却依然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与抱负。这句是说诗人有志难伸,空有梦想而不得施展。 (2)“家山亥日虚”句:家中的山林已经荒芜破败了,这年又逢亥年
【注释】 坛下:即山脚。苏仙山,在湖南宁远县北,山上有苏仙观。青精饭,用青精叶做的饭。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作者通过描写苏仙山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仙境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不满。全诗意境幽邃,想象丰富。 首联“坛下松声江上潮,坛前天近北风高”,写诗人登山所见的景物。坛下,指山脚。山脚处松树发出阵阵松涛声,江面涌起层层波浪;山头上吹来阵阵寒风,天近北边,天气渐冷。这里以动衬静
【注释】 两山:指两座山峰。一层云:形容山峰间云雾缭绕的景象。金鲫池:金鱼池。打门:敲门。袖有:袖里有,指随身携带。期:期待。短鬓:指头发变白。奇字:珍贵的文字。枉芳樽:辜负了珍贵的酒樽。客程:旅途中的行程。怀抱:胸襟抱负。春潦:春天的急雨。人事间关:人世变迁,世事烦扰。别情吟恨:别离时的伤感之情和怨恨之意。 【赏析】 此诗是诗人赠给邓景宪的。邓景宪是作者的朋友,当时在福建任职
注释:压在屋檐上的秋影,像玉一样参差不齐,小小的游亭面面有诗。扁着净香可以让人一笑,他自己的香气原本就不需要人来知道。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对好友穆叔晦雨净风香亭的赞美。首句“压檐秋影玉参差”,形象地描绘了秋日阳光下,雨后庭院里,各种植物被雨水洗刷得一尘不染,仿佛镶嵌上了晶莹剔透的玉石,显得格外美丽。次句“小小游亭面面诗”,则是说这个小亭子四面都是风景,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每面都充满了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