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妙伦
我有一种机巧,面对面提持。 就像敲击金石,演奏埙篪,不是知音谁能知道。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 "转身动脚,开口露牙。明明是我,的的非它。衲僧不肯向省要处受用,甘自区区于道途之上。真可惜,诚可嗟。瑞岩老婆心切,未免为汝指个歇处。便请急急回首,早早归家。" 这首诗的内容主要围绕一个僧人(即“衲僧”)与他的妻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 1. 转身动脚,开口露牙:这里的“转身”和“动脚”可能是指僧人在妻子面前的行为,而“开口露牙”可能意味着他说话或表达感情
偈颂八十五首其四十六 腊月三十日,一岁已周毕。 野老竞相呼,把火门外立。 注释:在腊月的最后一天,即除夕,一年已经结束。农村的老人们相互呼唤,在门口点起了火堆。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中国传统的除夕夜习俗。诗中的“腊月三十日”指的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日子,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家人团聚,共同庆祝新年的到来。而“一岁已周毕”则表达了对过去一年的回顾和总结,同时预示着新的一年的开始
华山突兀耸苍穹,坐断坤维千万峰。 潘阆骑驴山下过,只闻啼鸟闹春风。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析: 1. 华山突兀耸苍穹:描述华山的壮观景色,高耸入云,气势磅礴如直插云端。 2. 坐断坤维千万峰:形容华山巍峨,其山势连绵不断,仿佛阻断了大地的脉络。 3. 潘阆骑驴山下过:通过“潘阆”这一历史人物引入,暗示其行踪或经历。 4. 只闻啼鸟闹春风:描绘了春天里山中鸟儿欢鸣的景象
诗句释义: 1. "一夏已过了,生涯又复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夏天逝去的感慨。"一夏"指的是夏季,"过了"表示夏天的结束,"生涯又复然"表示生活重新开始。 2. "眉毛横眼上,鼻孔搭唇边":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面部特征和表情。"眉毛横"表示眉毛向下或向两侧延伸,"眼上"表示眼睛在眉毛上方,"鼻孔搭唇边"表示鼻孔位于嘴唇旁边。 3. "诸人若果疑情未决,但向冷地里摸索鼻孔看"
注释:老婆婆(姑)故意装做少年人,用红粉涂抹在脸上。 不管旁人嘲笑、讥讽,仍然头上插花枝。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婆婆刻意扮嫩的年轻形象,通过夸张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她的自信和乐观态度。诗中运用了“烂把宫嫱红粉施”等生动形象的词汇,将老婆婆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诗中的“不管旁人笑”等句子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积极态度的赞赏和肯定
【注释】 偈颂八十五首 其四十七:禅不用参,道不用学。 放下更放下,安乐又安乐。 译文:禅宗不须参悟,道教不必修学。 放下再放下,就能得到真正的安宁。 赏析:此诗是一首劝人修行的诗,表达了作者认为禅宗与道教都是修心养性之道,但禅宗强调的是参悟,而道教则强调的是修炼。同时,这首诗也强调了修行的关键在于放下,只有真正放下心中的杂念和烦恼,才能得到真正的宁静和安详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释妙伦,他的号为断桥。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 首句“九日重阳节,渊明采菊时。”: - 这句诗点明了时间,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渊明”指的是晋代诗人陶渊明,他以爱菊著称,因此这里用“渊明”来代表陶渊明。 - “采菊东篱”是陶渊明的典故,描绘了他常在东篱下采摘菊花的情景。 - 次句“黄花到处有,何止在东篱。”: - 这一句进一步扩展了对菊花的描述
诗句:后园驴吃草,开口见心肝。 译文:后园里,有一头驴正在吃草,它的嘴里能看见自己的心和肝脏。 注释:此句描绘的是一幅生动的图画,通过驴吃草的细节来比喻人的心理状态。驴吃草的动作看似简单,却隐含着深刻的寓意。驴吃草时,其口中会露出内脏,这象征着人的内心也如同其口舌,容易显露出自己的欲望、欲望、恐惧等负面情绪。 赏析:这首诗通过驴吃草这一日常景象,巧妙地隐喻了人的内心世界
注释:萧瑟的秋风吹过,黄叶覆盖了荒废的道路,阴云笼罩着野堂。一阵西风将落叶全部吹尽,几根高大的树木倾斜在斜阳下。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深秋景色的诗作。诗人以萧萧黄叶、霭霭浮云和一阵西风为背景,形象地描绘出了秋天的凄凉之美。其中“萧萧黄叶埋荒径”、“霭霭浮云锁野堂”等诗句,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之景。而“一阵西风俱扫尽”、“几根乔木倚斜阳”等诗句,则进一步描绘出了秋天的凋零之美。整首诗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