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肇
县胥归耕 笼中无乐鸟,槛外无乐兽。 何尝费饮啄,不忘念翔骤。 子今既知此,欲拂事公袖。 不将无事眉,闲为鞭笞皱。 社瓮虽浊醪,胜醉歌楼酎。 妇馌虽糗粝,胜冷书案豆。 门前有追胥,皂衣皆我旧。 布谷鸣春深,斯言诚可复。 【注释】 笼中:笼养的鸟,比喻官场中的小人。 槛外:笼子外的鸟,比喻官场中的小人。 何尝费饮啄:意思是说他们不会吃喝,不会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念翔骤:想念飞翔和奔跑的快乐。 公袖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天台山中十首 其十》。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为爱檐前竹,特立万竿玉。” - 解释:因为钟情于檐前高耸入云的竹子,所以特意欣赏它们挺拔如玉的姿态。 - 注释:特立指的是特别地、独自地矗立着不随波逐流。万竿玉形容竹子高大、笔直的样子,就像美玉一样珍贵。 第二句:“萧萧送雨声,沈沈照窗绿。” - 解释:风吹过竹林发出萧萧的声音,雨后透过窗户映出绿色的影子。 -
许来亭 《许来亭》 猗欤观石桥,境物皆天趣。 山高碍鸟飞,瀑响惊龙睡。 真流半千尊,只在云中住。 验尽世间人,到此煎茶去。 注释: 1. 猗欤观石桥:猗欤观是一座古老的石桥,具有独特的景观和历史价值。 2. 境物皆天趣:这里的“境”指的是自然景物,“物”指的是人间事物,“天趣”指的是自然的情趣和意境。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这座石桥的景观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意境。 3. 山高碍鸟飞:形容山峰非常高
诗句如下: 天台山中十首 其一 道丧几千载,不复还其淳。 强者用诈力,弱者伤夷沦。 芒芒大块中,何人得其真。 已矣难重陈,吾将谁与邻。 接下来为您提供这首诗的详细译文: 《天台山中十首·其一》是宋朝诗人释元肇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道丧几千载,不复还其淳: 这里表达了一种对古代纯真道德的怀念和失落之感。"道"在这里指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和自然法则。"丧"字表示丢失或失传
天台山中十首 其二 翠薜交错千山间,春风迟来雪未融。 采薇远歌人长绝,石桥无人路自通。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读: 1. “千山万山中,翠薜相交罗” - 描述天台山的自然环境,山峰重叠,绿色植被丰富,形成美丽的景观。翠薜指的是青苔,象征着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清新。 2. “春风来何迟,积雪常峨峨” - 春天的风来得较晚,但山上的积雪依然厚实。这里的“峨峨”形容积雪高而厚,突出了冬日的严寒。 3
【注释】 涧:水边。 清泉:清澈的溪流,指山间的泉水。 涓涓:细小的水声。 风声:风吹树梢的声音。 起坐:起身。 不成寐:睡不着。 白发:指年老的头发。 悲:哀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 两耳:耳朵。 何缘:哪里会有什么缘由。 【赏析】 天台山是浙江天台山脉的主峰,在浙江省天台县境内,主峰米筛浪海,海拔1015.7米,为浙中最高山。山上有九个山峰,其中最高的望仙岭,海拔813.4米。山中奇松怪石
【注释】兰生长在深林之中,众草互相掩没下沉。 微承雨露滋润,积受霜雪侵袭。 幽香不时一吹,樵夫牧人徒然见寻。 采此兰花当我面前,远离尘世违背心意。 【赏析】《天台山中十首》是唐代诗人顾渚的组诗作品,共十首。《天台山中十首其七》描绘的是兰花生长于山林之间,与众草相争的景象。 兰花是一种高雅的花卉,它生长在深林里,与其他花草相互掩没,沉沦其中。然而,兰花并不满足于此,它渴望阳光和雨露的滋润
红红白白花,万万千千树。 开亦不知名,落亦不知数。 幽禽来上啼,野鹿衔将去。 可望不可攀,四向高无路。 注释: - 红红白白花:描述花朵的颜色鲜艳、多彩。 - 万万千千树:形容树木众多,难以计数。 - 开亦不知名:花朵虽美但无人知晓其名字。 - 落亦不知数:花朵虽然凋谢,但数目难以计算。 - 幽禽来上啼:鸟儿在树上鸣叫,显得幽静。 - 野鹿衔将去:野鹿带着果实离去,可能是指果实被吃掉了。 -
天台山中十首 其九 野草纷其类,托根孤高地。 谁荣谁瘁之,动摇春风至。 凄迷烟雨中,碧满闲庭际。 王孙归不归,山深易寒气。 注释: 1. 野草纷其类,托根孤高地:野草繁多且相似,它们都扎根于孤独的高地。 2. 谁荣谁瘁之,动摇春风至:是谁荣耀还是谁凋零,春天的风都吹到了这里。 3. 凄迷烟雨中,碧满闲庭际:在迷茫的烟雨之中,庭院里充满了绿色。 4. 王孙归不归,山深易寒气:王孙是否会归来
【注释】 “山中产灵药”:指山中的仙草,即《神仙传》卷十所载的五石散。 “四望清蔼蔼”:四周望去,一片清凉宁静。 “神仙久不逢”:很久没有碰到过神仙了。 “桃源路岂遥”:桃花源的路并不遥远。 “蓬莱非隔海”:蓬莱并非隔海相望,实际上就在海边。 “惟有天地根,古今常独在”:只有天地的根源,自古以来总是独立存在。 【赏析】 此诗首联写山中产灵药,四望清蔼,令人心旷神怡;颔联点出神仙已久未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