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肇
江山陈迹六朝遗, 寂历寒花野水湄。 犹有石头城畔月, 夜深还照昔人诗。 注释: - 江山陈迹:指江山中那些曾经存在过的遗迹。陈迹,旧日的痕迹或痕迹。 - 六朝遗:指历史上的六个朝代留下的遗迹。六朝是指东吴、东晋、宋、齐、梁和陈这六个朝代,它们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里用“遗”字来形容这些历史的遗迹。 - 寂历:寂静,荒凉。这里指的是景色的凄凉和冷落。 - 寒花:指冬天的花朵,如梅花、菊花等
【注释】 (1)梅雪:梅花和雪。 (2)柳欲金:柳条已绿,像金色一样。 (3)弄春:玩赏春天的气息。 (4)东越:指杭州一带。西吴:指苏州一带。 (5)试上:试着登上。高台:高处的楼台。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登高台以抒发自己的感慨。开头四句先写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景象。次写春风拂过,柳枝泛绿,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最后两句写诗人登高远眺,想到当年在两浙一带所发生的一系列政治斗争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来到建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六朝陈迹”,他看到这里虽然有昔日的辉煌和繁荣,但如今却已难以觅得踪迹了。颔联写燕子依然在春风中飞舞,然而诗人却感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不禁感慨万分。颈联写花开花落的春光,又见人来人往的市景,这景象与昔日的六朝繁华相比,真是今不如昔,令人不胜今昔之感。尾联抒发诗人对六朝繁华的追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人事无常、盛衰兴替的感慨。全诗以“燕”为线索
注释:在白下城和张槎相逢,秋光洒满大地,天空刚刚放晴。 沧江上与天河相接,应该是乘坐木筏到达了玉清宫。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在秋季的白下城与友人相逢的诗。首句“一笑相逢白下城”,描绘了一幅欢乐的场景。诗人和朋友在白下城相遇,彼此相视而笑。第二句“秋光满路雨初晴”,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雨水已经停歇,道路被秋光所覆盖,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第三句“沧江上与天河接”,描绘了诗人对天河的向往之情
注释:滑石桥下的寒玉高耸入云,到了你游览的日子正是春深。诗人现在坐在油幢之上,曾经听过你在月光下吟诗的孤猿。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黄宰之江陵的一首送别诗。首句“滑石桥寒玉万寻”,以“滑石桥”起兴,点明所送之人即将赴任江陵。次句“到君游日正春深”,写黄宰即将离京,诗人送他远行。这两句诗,既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目的,又写出了黄宰赴任时的美好时光。第三句“诗人今拥油幢坐”,写诗人在江陵的所见所闻
【解析】 “行宫词”是题目,应统观全诗。此诗写诗人在行宫见到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和个人命运的感受。 其一,首句“一片红云拥不开”,描写的是诗人所见之景。“片”字用得十分传神,它不仅写出了云的形状,更暗示出云的气势,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拥不开”则写出了云的浓密和浩大。“红”字既表现了云的颜色,又表现了气氛的热烈,渲染出了一种悲壮的气氛。一个“拥”字,既写出了诗人所站之地的地势之高
【注释】 1.桃红菊:指桃花。 2.桃叶、桃根:指桃花树的叶子和根部。 3.篱边:指桃叶、桃根生长的地方。 4.春风面:春天的气息。 5.满地黄金不替愁:地上的落花像金子一样,但它们并没有替忧愁而凋落。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一个深沉的主题——尽管春天美丽迷人,但它也带来了离别的痛苦。 第一句“桃红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桃花盛开,如火一般鲜艳
【注释】凭高:站在高处。兴:兴致,情趣。何穷:无穷无尽。朝:早晨,日出时分。败荷疏柳:残败的荷花和稀疏的柳条。怯:害怕。西风:秋风。 【赏析】《用赵倅韵二首》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绍兴五年(1135)所作。此诗为第二首,前两句写登高望远、怀古伤今之情景,后两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个人前途命运的担忧。全诗感情真挚,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在江上的孤屿上,我寄托了我的身心。一间茅屋半边云。 长年相伴闲怡悦,去住无心不用分。 赏析:诗人寄情于大自然,抒发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他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大自然之中,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向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风景画,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喜悦
【注释】 哀通人:哀伤被俘虏的人。通,同“通”,被俘获的异域之人; 沙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 春雪:比喻新年; 不知:不知道; 旧岁与新年:即新岁、新春。 双翼:比喻才能和本领; 南飞学杜鹃:南飞的杜鹃鸟(布谷鸟),在鸣声中告诉人们春天已到。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元代至正十一年(1351)所做,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被掳入元朝的心情,以及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