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元肇
【注释】: 牵牛花:指牵牛花。 明灭:明亮,昏暗。 篱根:篱笆边的根部。 碧玉温:形容牵牛花色彩鲜艳如碧玉般温暖。 晓色未开:天还没有亮。 忙敛恨:匆忙中收起了怨恨。 天孙:神话中的织女星的别称,借指牵牛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牵牛花绽放的景象。首句“星河明灭映篱根”,通过描写晨曦中银河的闪烁,映照在篱笆边的土地上,生动地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接着第二句“风露开成碧玉温”
【注释】 永宁寺:位于今江西宜春丰城。 出平郊:指从平原的郊外。 开雨云:即“开云”。 村藏桃李几家春:“藏”同“衬”,衬托。 沧洲:大泽。 杨柳溪桥影照人:“映”同“影”,影子。 沧洲:指水边。 【赏析】 首联写景,写诗人在雨过天晴后去访问了永宁寺。一开头就点明是雨后的天气。“寺出平郊开雨云”,是说永宁寺在平原的郊外,在雨后,云雾散开了,露出了它那秀丽的姿态
【解析】 本句要注意“溅”字的书泻。 【答案】 译文:春天的寒气使草色青青但未长出烧痕,游人还不敢冒春寒踏青。梅花已经将溪口的雪都吐尽了,只有沙鸥独自在溪头欣赏着。注释:春寒:指冬末春初时天气渐转和暖,但仍然寒冷,花草尚不生长。烧瘢:指草上的烧痕,这里形容早春的严寒。溅(zhàn): 洒落、飞散
覆榻一床单纸被,意味着诗人简朴的生活方式,仅用一张薄薄的纸张覆盖在简陋的床上。挂身三事旧麻衣,则描绘了诗人身着简单的麻衣,体现了其生活俭朴,不追求奢华的生活态度。 吾庐只在深云里,笑折梅花月下归,展现了诗人居住在山中深处,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同时,“笑折梅花”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山居四首·其四》不仅通过诗句传达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生活态度以及内心世界
``` 柳塘春水涨如醅, 掠眼风光燕子回。 最苦杏花留不得, 夜来雷雨尽惊开。 注释:春日里,柳树池塘里的春水上涨得如同酒酿一般,令人陶醉。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燕子掠过水面,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线。然而,这美好的春光却不能长久留住,最令人苦恼的是那些无法挽留的杏花,在夜晚的雷雨中被惊扰,纷纷落下。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柳塘春水的描写和对燕子、杏花的细致刻画
【注释】 媚:美好。落日:落霞的晚景。柳摇:柳枝随风轻轻摆动。篱:墙。篱露:墙头的草花,因沾水而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 春日雨晴后,万物复苏。此诗写的正是这样一个好光景。首句“乍雨新晴媚物华”,写乍起春雨和春晴天光的美好。乍起春雨,是春天特有的气象,春晴天气,则使人感到温暖。乍雨、新晴,写出了春天的气候特征。“媚物华”三字,把乍起春雨和春晴天光对大自然的烘托作用,写得生动活泼,充满生气。
【注释】 1. 殷道人:作者的朋友。 殷七七:殷道人名,以字行。 七七:即殷之七七,字殷七七,唐末诗人。 道:这里指代殷道人,诗中以“殷”指代殷七七。 2. 经旬门巷掩苍苔:经过一个月的闭门不出,门前的石阶已被青色青苔覆盖。 3. 不觉春从何处来: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4. 想见道人殷七七:想到殷七七一定会在门前迎接春天的到来。 5. 万红千紫为渠开:形容殷七七用花木装扮门巷
山居四首其三 因笑红尘个个忙,故人沦落在殊方。 地炉无火灰成字,却傍前轩曝夕阳。 【注解】 因笑红尘个个忙:指自己身在山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那些红尘中的人们却在忙于争名利,忙碌奔波。 故人沦落在殊方:这里指自己的友人或故友已经沦落到很远的地方。 地炉无火灰成字:意思是地上的炉子没有烧火,所以地上的灰尘会形成字。 却傍前轩曝夕阳:意思是说虽然地上没有火,但是阳光照在窗边也像是有火一样。 赏析:
【注释】 山居四首 其一: 萧萧(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四壁,指四周都是墙壁。只多诗债与诗穷,只有债务和贫穷。 “只多”即“只有”。“诗债”是指因作诗而欠下的债务,“诗穷”则是指因作诗而穷困潦倒。 枯梅尽日临窗舞,时有寒禽动竹丛。 枯梅,即冬梅,在冬天开花。此句是说诗人终日面对梅花,看着它跳舞似的随风摇曳。 寒禽,即寒鸦、乌鸦等。此句是说不时可以看到乌鸦在竹林中飞翔嬉戏。 赏析:
【注释】 大梅山:山名。 荷衣:荷叶。 松花:松针。 粥鼓斋鱼:佛教寺院中僧人吃素食,以粥和鱼为常食。 【赏析】 此诗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全诗意境清幽,笔调平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及自然的独特感受和深刻见解。 “梅子青黄几烟雨”,首句起韵,描绘了一幅梅林景象,梅花盛开,青黄色相间,被烟雨笼罩着,给人以朦胧之感。这里的“梅子”指梅树的果实,“梅子”的颜色与“烟雨”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